第二卷 南方 第一百九十九章 余波(7)(1 / 2)
乍闻此事,史可法心中也是一片茫然。</p>
他没有急变,不懂军务大势,对财制税制更是茫然无知,老实说,现在大明的官员,能懂这些的,怕也没有几个啊……</p>
这盐法这么改法,利弊在哪儿,究竟如何,他也几乎不能分辩。</p>
只是隐隐觉得,这么弄法,太子又有强兵在淮扬,盐场管好了,出盐的地方控制住了,盐引改为盐票,不再有什么窝本之类,恐怕这样更加省事,也就能控制死了。</p>
这样一来,无所谓官盐私盐,利全入官府手中。</p>
心中是如此想,只是为官多年,也是养成了深沉城府,对皇帝的话,当然不必立刻就答,当下只是起身答道:“回奏皇上,臣于盐政并不甚了然,改革如此大政,也需要慢慢商议,臣下去后,也会咨询相关吏员,到时候,再复奏给皇上知道。”</p>
“哦。”崇祯稍觉失望,遇到大事,他还是希望能够第一时间得到内阁支持,特别是有关祖制改革,大政相关,首辅的支持还是十分要紧的。</p>
当下只是点一点头,勉强笑道:“卿言甚善,此大事,当以慎行。”</p>
“是,臣愚昧!”</p>
“还有一件事。”</p>
崇祯斟酌着道:“此次盐课整理,太子的建议当不伤到盐商根本,此前有窝本的,一切照旧,朝廷也要借重他们的人手和经验,不会过份为难他们。以后定价,当然也叫他们有赚头,不过,想上下勾结,中饱私肥,也是绝无可能了。自此往后,朝廷发给官照,此辈可以世代为盐商,与国同休。这样的好事,总不能便宜了他们自己,一点也没给朝廷报效不是?”</p>
“皇上的意思是,还要劝捐?”</p>
这是史可法最为担心的事!</p>
江南士绅,最为担心的也就是这个。皇上曾经把主意打到勋戚头上,但众所周知,在那之前有一个生员曾经上书,劝皇帝在江南劝士绅捐助军饷,后来崇祯把折本发下交议,江南官员立刻群起交攻,极力反对,崇祯见众臣如此,这才放弃打江南士绅的主意,把注意力又放回到勋戚头上。</p>
当然,勋戚助捐也是失败了。</p>
史可法对劝捐这件事,也是十分反感。富者就算有广厦万间,那也是累世所积,就算有为富不仁者,那也毕竟是少数。皇家缺钱,就往富人身上打主意,须知一个富人,最少有百十家穷人倚附而活,若是富人全部倒了,穷人又给谁当佃农,又怎么卖力气赚钱养活家小?</p>
国无富人,则必定动荡不安,诚是此理。</p>
他倒是没有想过,土地兼并厉害,富者还在隐瞒田产,逃避赋税,穷者田地卖光,仍然要交纳丁口税,然后士绅开矿开丝厂,坐拥茶山,买船在海上贸易,银钱如山涌入,物价飞涌,穷者越发窘迫,政府却不能征收工商税,否则就是聚敛,这又是谁家的道理?</p>
这种大政争执,事关十分重大,在目前的条件下,根本没有解决的可能。</p>
崇祯心中也是十分清楚,在海上时,朱慈烺与他数次长谈,谈论最多的就是开源节流,开源最要紧的就是开征工商税。</p>
工商税下,还有几个要紧的措施,十分狠手。</p>
崇祯现在不要说实施,想一下,也是觉得匪夷所思,根本提也不必提。</p>
“并非是劝捐。”对首辅,崇祯向来还是客气的,当下含笑答道:“此事太子亦有奏议。富者,也是朝廷基石,国家元气。很多大事,要依赖他们来施行,打家劫舍,杀富济贫,那是流贼做的事。李自成在京师用五千夹棍,敲出几千万两银子来,朕为皇帝,岂能效法流贼?”</p>
一席话,说的史可法一颗心当真放在肚子里。</p>
最为担心的,就是皇帝操切,太子年轻,不晓得厉害。</p>
扬州小小民变算什么?真要是强迫士绅富商捐助,弄的如李自成在北京那样的行径,天下立时大乱,不等人来攻,自己就先跨了。</p>
当下便是肃容答道:“皇上睿断,然则,不知道太子殿下献议如何?”</p>
“皇太子请开捐例,着如同汉时纳粟赐爵那般,无论本色折色,献粟者,可赐朝廷名爵与他,富者可贵,当然愿意捐纳,而朝廷得其粟米银两,也可以足饷足兵……此议甚妥,只是细节还要由内阁、军务,并六部商议妥当,太子建议由淮扬一带先试行,先生,以为如何?”</p>
史可法今天只是来奏明扬州民变,并且提出善后办法的事。</p>
岂料一颗重磅炸弹还没有消化,另外一颗就已经丢了下来。</p>
再看路振飞和王家彦的脸色,都是胸有成竹的样子,显然,太子在奏请之前,这些心腹大臣已经是得到信息,心中早就有准备了。</p>
这等大事,几句话当然说不清楚,崇祯一声令下,便有太监将皇太子的奏议送了过来。</p>
明朝在成化年间,其实也是捐官盛行。</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