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白瓷(2 / 2)

加入书签

由于陶土原料的不同,白陶出现的时间远早于殷墟时期。20世纪初叶,1910年滨田耕作于大连老铁山积石冢的龙山文化时期墓葬中发现四片白陶,其后伴随着城子崖遗址的发掘,在以山东为主的海岱地区陆续发现一定数量的大汶口文化与龙山文化的白陶。

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环洞庭湖地区也发现了大量白陶。目前,中国史前文化中的白陶主要集中在环洞庭湖区域与海岱地区。

洞庭湖周边地区,白陶的主要发现在高庙文化、汤家岗文化与大溪文化中。高庙文化白陶的主要特点为,原料为白膏泥,氧化镁含量较高,存在白陶和白衣陶,以圈足盘和圈足盆为主,器表多有复杂压印、戳印、刻划纹饰,更有复杂的兽面纹、凤鸟纹与八角星纹。高庙文化遗址中发现专门的祭祀场所,白陶可能是作为祭祀用礼器。其兽面纹与环太湖地区良渚文化的同类纹饰可能存在渊源。

汤家岗文化白陶可能继承并发展了高庙文化白陶,仍以圈足盘、罐为主,但圈足盘的形制有所变化,高庙文化圈足盘为敞口盘,汤家岗文化为敛口盘。

除此之外,汤家岗文化白陶同样存在白陶与白衣陶两种,表面多压印、戳印等纹饰,八角星纹与高庙文化也有传承关系。栾老师认为,八角星纹内部成方形,可能与古代太阳无关,而是早期表示方位的图案。凌家滩的八角星玉版被夹在玉龟中间,可能与天地间的信仰和祭祀有关。

环洞庭湖的白陶发展到大溪文化时已经呈现明显衰退趋势,数量和种类明显减少。前后延续了1000年左右。

环洞庭湖地区的白陶在发展过程中,向域外地区传播和扩散。湖北至陕南的汉水中上游、长江下游和环太湖区域、珠三角等地都发现与环洞庭湖地区相同或相似的白陶器物。

海岱地区的史前白陶始见于距今5000年前后的大汶口文化晚期,主要见于泰沂山南北两侧。栾丰实老师认为白陶的产生可能与此前彩陶文化中施加的白彩有关。

大汶口文化中的白陶原料主要为高岭土,尚未出现白衣陶,器表以素面为主无复杂纹饰。白陶器型种类多样,有鼎、豆、罐、壶、背壶、高足杯、盉、尊、盒、碗等,其中数量较多、造型最复杂的器型为“鬶”。鬶象鸟之形,可应与东方的“鸟”崇拜习俗有关,因此海岱地区的白陶文化可能带有礼制色彩。

大汶口文化时期的白陶颜色不一,根据当地仍存在的手工制陶工艺观察,可能与在窑内的位置不同有关。发展至龙山文化,白陶的仍以素面为主,并且无复杂纹饰,出现白衣陶,器型单一化,仅限于鬶这样一种特殊造型。

根据我所做的研究白陶的功能具有实用性和非实用两种情况,并且根据对海岱地区相关墓地随葬品研究,白陶总数不多,分布很不平衡。大型遗址数量多,中型数量少,小型未发现;与遗址内的分布相同,墓葬也是如此。因此在海岱地区白陶流行时,社会分层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

与环洞庭湖地区一致,海岱地区白陶文化同样向四周辐射。

这就是文化的力量,传播的力量,在没有文字的年代一样繁荣兴盛。这并不是一个引人意外的课题,其实稍有历史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只可惜如今的时代知道历史懂得历史尊重历史的人越来越少,学生们在学校学习的重点是数理化英,历史也都学可是当作走过场的人越来越多。因为时代在改变,科技越来越发达,人们通常只能注重眼前的利益得失,而很少有机会有心情有能力去回望一眼我们了不起的伟大的历史。

是的,回望历史更需要一种专业的刻苦的能力,这也是我内心的骄傲,因为我是学考古的,我内心最尊重的一个人并不是考古界的,而是袁隆平老先生,他对于中国对于人类的贡献简直无与伦比,他才是真正的大明星。

在考古的学业行业内我也许永远都成不了一个了不起的人,但是我也会竭尽全力去寻找探索记录传承传播下去,让更多的人知道更久远的中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