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自由被囚禁(2 / 2)

加入书签

这两种人格看似是两个极端,实则是紧密交织的两个个体。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因为无法摆无法忍受的脱孤独和软弱。这种形式往往会假借爱的名义,实际上不是。所以如今社会上年轻人之间的恋爱大都处于摆脱孤独而并非实则上的爱。

既然这个世界让我感到无力和孤独,那我就干脆摧毁这个世界,虽然摧毁了世界后,我仍然鼓孤立,但这是光荣伟大的孤立,因为外在的威胁已经被我消灭了这就是破坏欲产生的逻辑。

但在现实社会中肯定不能摧毁整个世界了,所以他就破坏那些让他显得弱小的对象。破坏欲一般很会伪装,他们都会被伪装成义务、爱、责任等等。

比如情侣之间,女方要求男方杜绝联系所有的其他女生或者在微信里看到异性就要拉黑。理由肯定是因为我爱你,你要表示你的忠心等等。实则是女孩无法面对自己心中对孤独的恐惧而产生的破坏欲。

一个人为了克服孤独,会把自己变得和其他大多数人一样。通过这样的做法,可以使个人融入环境,个人放弃了个性,成为一个机器人,和周围其他的几百万机器人一模一样,也就不觉得孤独和焦虑了,而这样做的代价就是放弃自我。

这里弗洛姆提到了人的潜意识,他指出现在的人都是在机械一般的生活,人们以为生活都是自我选择,但其实人们在逃避自由的过程中已经慢慢的被伪思想代替了真思想。

最后是弗洛姆些这在当时社会所阐述的中心思想,就是为何二战时期欧洲会产生纳粹这种集权主义。但这对于我们现代人已经不再重要。这最厉害的地方就在于这是一本在当时深挖为何会产生纳粹集权主义的书,在过去了这么久之后他所用的理论完全适用于当今社会。

结语

其实书的中心思想只有一个,就是勇敢去追求自由,而不是逃避自由。

人类追求自由是生来的本能,但在此过程中会产生逃避自由。只要用心去培养自己的向心力,强大自我。

勇敢面对前方的未知便可以。

虽然弗洛姆提出三大逃避机制,但其实放宽眼光来看也就只是我们在追求自由道路上的稍事休息而已。得到弗洛姆老爷子的点拨之后拍拍袖子上的尘土,继续阔步向前。

我记得泰戈尔写过的一段话,大致意思一个富翁的富有并不表现在他物质奢华的资产和一本万利的经营上,而是表现在他能够有实力买下一个大大的空间来布置他的生活庭院,能够有足够的时间用来休闲。

同样,一个人的心灵也需要这样的广阔空间,来容纳思想的自由。

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应该有一方属于自己的领土和空间,一个避开世事纷扰,让心自由飞翔的空间;这个空间的容量越大,就越能体会到自由的感觉,活得也就越轻松。

就像我们生存的空间一样,谁都知道,住房越大越好,所以人们才拼命挣钱想要买个大房子。

这就是所谓的心灵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没有期待,没有失望,没有痛苦,没有忧伤,没有怨恨,没有怀念,没有牵挂,没有不舍

畅想在心灵的大空间里,有着一座美丽的花园,花园静谧无人,只有自己。

在花园里有一棵高耸入云的梧桐树,坐在梧桐下高高的秋千中,轻盈随风荡漾,听着风在耳边呼呼而过的声音,享受着温暖阳光的轻轻抚摸,轻嗅着繁花袅绕而过的幽幽香气,在这面朝大海的情景中,静静地观照自己的内心,诚然面对自己的心结。

要使人自由,先让心自由。看过这句话,心中不免发问到底有多少人能够得到心灵的自由呢看起来,我们似乎都是自由之身,我们没有囚禁没有被束缚。

可是,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的确失去了真正的自由。我们生活在自己的心灵的挟持中,我们的心被追逐的欲、无尽的物、难耐的情所牵绊。所以,我们感到一点不自由,这就是所谓心灵的束缚。

一位女画家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如果有一天,我的丈夫成为一位国王,身为王后的我可以一辈子住在奢华的宫殿里,仆婢成群,锦衣玉食,但需要我付出的代价是从此不能画画,那么我情愿做一个流浪者,背着我的画夹游历世界,去感受自由无羁生活,也绝对不当什么尊贵的王后。”

有趣的一句话透出了一个人对心灵自由的向往。

真正心灵自由的一种“不在乎”的状态,有智慧的判断,又有果敢的行动,知道自己要什么,也知道别人要什么,不苛求自己,也不强求别人。所谓心灵自由,不是真的逃避现实,也不是隐居世外,是敢于面对一切正视自我的姿态,不在于你是职场中人还是全职太太,它和人们眼中所谓的成功毫无关系,只看你的内心,是不是真的平安喜乐。

心灵,有时真的需要思索空间,这种思索不是物欲的挂念,而是一点点去触摸生活,感受生活,领悟生活的美丽之处。

在这变幻无常的世界,我们的心灵在不得已间经历着各种桎梏的束缚,经受着若与乐的不断更替,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不断地自我调整,把心灵解放出来,给心灵以自由,因为我们的心灵自由了,人生就有幸福感了。

而我的心灵也仿佛因为母亲的离开而被囚禁了

手机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