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美女军师(二)(1 / 2)

加入书签

 甄宓很快镇定下来,仔细想了想,感觉没有什么错误,才鼓起勇气道:“小女子多谢将军,其实说什么建议倒没有,只是把有点想法与将军一同探讨一下罢了。”

张浪微笑道:“不用这么谦虚了吧,有话就直说。”

甄宓认真道:“自少帝登基以来,汉室已经外存实亡,如今袁绍独霸冀、青、幽、并四州,带甲万计,谷以车量,实力浑厚无比;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南北征战,虽实力不比袁绍,但其独到眼光和膨胀的野心,让他有逐鹿天下的最大资本;刘璋虽软弱无能,但巴蜀天府之国,沃野千里,又有蜀道之险,短时间内,川中大势难已改变;而刘表掌控荆州八郡,西可入川,北可进军中原,南又可下江东,此地连接东西,承上启下,无论对于有心霸业者来说,是兵家必争之地。”

张浪当然知道甄宓说这个必然有她的目地,所以也不插嘴。

甄宓大有深意的看了张浪一眼,接着道:“荆州之地,是江南北伐的跳板,是东军西征的徢径,更是北军南下必经之路,此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军事地理的角度讲,大汉的格局分布就像一个不规范的围棋盘。在这个不规范的围棋盘上,关中、河北、东南和四川是其四角,河东、山东、楚和汉中是其四边,荆州便是其腹冲要地。无论哪个诸侯想称霸天下,必然要死啃荆州数郡。其中以江陵、江夏、南阳为最。”

张浪渐渐有点明白甄宓的意思了。

甄宓见张浪听的如此入神,心里每来的一阵高兴,接着道:“以天下言之,则重在襄阳;以东南言之,则重在武昌;以湖广言之,则重在江陵。” 这三个方向均有延绵的山脉为之险阻,将荆州相对完整地围起来,长江和汉水向这三个方向延伸至境外,成为它与外部的往来孔道,从而形成能进能退、可攻可守的态势。襄阳所处的南有东西伸展、南北交汇的特点。无论是东西之争,还是南北之争,南阳都是必争之地。襄阳的归属与经营的是否得当,足以决定其在战略上是主动还是被动。若就荆州内部形势而论,其重心则在江陵。江陵地处江汉,交通便利,经由长江可以连通东西万里。以江陵为中心,北据襄阳,南控湖湘,东连夏口,西守西陵,足以撑开两湖形势,应接四方。但对东南而已,最为重要的便是武昌。将军守江而守淮,东南地区必须倚靠荆襄上游为屏障,然而在荆襄未全到手之时,江夏能有效屏住来自上游地区的威胁,从而形成一个严密的监控。所以就目前形式来说,如果将军有心中原,江夏之地,寸地必争。”

张浪心里泛起惊涛骇浪,震惊的无法形容,几乎无法相信所听到的是真的,这是出自汉古时代一个女孩子的口?如此敏锐的战略眼光,就连现在的军事分析家也不过如此,她的想法几乎和自己看过的古军事分析书一样,只差别一个是古代,一个是现代。自己一直被甄宓美丽外表的假像所迷惑,想不到她还有如此不为人知的军事天份。看来这回真的是挖到宝了。

张浪强压住心里的震惊,淡淡道:“那南蛮叛变怎么办?”

甄宓这回很干脆道:“交州多为蛮族,不服王化,此地不可强攻,只可智取。如若以雷霆手段,或许可压,但难恐日久生变,只有让他们心悦诚服,才可安然百年。”

张浪道:“那怎么处理?”

甄宓笑道:“该打还是得打,不该放绝对不能放,我想将军这个能力还是有的。要不然如何问鼎中原?”

张浪呆呆的看着甄宓,眼神有些走样了,似乎想看清自己一切。

甄宓见张浪那赤祼祼的眼神几乎要呃吞自己,心里慌慌之中多了份甜蜜。为了掩饰心中不安,大发娇嗔道:“将军,你怎么能这样看人家,你还没有说小女子说的对否?”

张浪由衷赞叹道:“想不到甄小姐有如此惊人的军事天赋,以后你的美貌将与你的战略眼光将并列天下第一。”

“贫嘴。”甄宓羞涩的低下头,眼眸里全是浓浓的笑意,脸上也浮起一阵让人心神颤动的红晕,显然对张浪的夸讲满意至极,。

张浪看的只差一点流口水,两眼放光,整一个猪哥形像,杨蓉气不过,狠狠捏了张浪可怜的腰肌一下,白眼满天飞。

张浪疼的倒吸一口气,哼哼哈哈就是不敢大叫出来。

好半响,才缓过气来,恶狠狠的瞪了杨蓉一眼,然后把大嘴靠近她那白玉珠耳,笑的极其淫荡道:“你晚上自祈多福吧。”

杨蓉哪里不知道张浪所指何事,又好气又好笑,虽然没有像小姑娘那样脸红如霞,但也别别扭扭的难受。

张浪回复平静道:“甄小姐,那你对官渡一战,有什么何高见?”

可能随张浪的原因,也许也在江东呆久了,甄宓对两个军阀势力也有些感冒,淡淡道:“还是不是狗咬狗咬,不过单看曹操的分步部署,目地十分明确,而且机动性强,强性十足,显然袁绍已在这里吃了暗亏了。”

张浪故意道:“那我们要不要在背后煽风点火?”

甄宓摇摇头,如玉水般脸庞带起迷人的微笑道:“将军,还是荆州重要,假如你真的空,多多想想怎么拿刘表吧。江淮防线,没有荆州防护,几乎少了一半做用。”

张浪大有兴趣道:“那怎么拿?”

甄宓淡然道:“一般来说,荆州八郡如若要强行攻打,将军损失不起。所谓上兵伐谋,中兵伐交,下兵伐城,如果能由里而外,先从内部制造矛盾,再从中蚕食,拖跨敌人,然后运筹帷幄,可事半攻倍的效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