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谁是英国的盟友(2 / 2)

加入书签

英国的军事观察团被派到了兰州,庄虎臣也没打算遮着盖着,对英国佬一定要把自己的实力表现的十足,这样才会让他们真正的重视自己,否则英国人如果把对抗俄国的希望都放在小日本身上,那是大大的不妙。

庄虎臣陪着这些英国佬参观了三天的军事训练和表演,这些英国人也有些震惊了,晚上庄虎臣又安排了晚宴招待他们。又特意安排了巴恩斯少校作陪。

一个穿着中校军服地英国观察员一本正经的对庄虎臣道:“子爵大人,我认为按照欧洲的标准,您的军队也已经是二流了,不比奥地利、意大利地军队差。”

庄虎臣笑道:“那么比起俄国呢?”

“俄国?如果说以前的俄国是只凶恶的熊。那么现在这只熊已经被拔掉了牙齿,他们的士兵连步枪都不够,不过,子爵阁下,我认为您的士兵使用的枪支还不算太好,为什么要采用这种用不成熟技术生产的委员会步枪呢?连德国人都在痛骂这种犹太步枪”!

毛瑟88是原来北洋大批量进口地,庄虎臣也弄了几千杆。实际上这种枪根本就和毛瑟公司没有任何的关系,不过当时北洋的采买人员哪里晓得什么枪好啊,洋商们忽悠他们说这个枪是毛瑟公司生产的,迷信毛瑟公司的北洋官员在收了好处以后,就订了三万多支。但是其中两万枝还没发出去,就被八国联军在天津给缴获了,成了洋人的战利品,北洋的钱花的冤啊!

这些日子这种委员会步枪确实出现了不少问题,弹壳的颈部在抽壳地时候容易断裂。而且这个枪老是炸膛,还伤了好几个士兵,当兵的开玩笑说这个洋枪是先伤自己人,才能打敌人。而且这种枪是弹夹装弹,弹夹装进去以后,子弹没打完,不能再装填。这样在发生战争的时候,弹仓里的子弹不能随时填满。是个大问题了。

庄虎臣笑了笑道:“这个只是训练用枪,实际作战的时候,我们的士兵使用的是贵国设计的步枪,而且我地士兵也是贵国帮助训练的,对于英国朋友的帮助,本大人非常的感谢,希望我们为了共同的目的可以合作的更好。”

庄虎臣说地已经很露骨了。这个共同的目的是什么,他清楚,英国人也清楚,靶场的靶子都画着俄国大鼻子的模样,那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英国中校问道:“大人,我想知道,这样的军队。您可以武装多少?”

庄虎臣笑了笑道:“如果凭借我甘肃一省的能力。我可以武装三万到五万,如果有英国朋友地帮助。那么十万是不成问题地。”

“十万!”英国人都有些傻了,十万这样的军队在亚洲陆军中,几乎是无敌地了!即使连日本都不一定能凑出十万全部按照西方标准装备和训练的陆军。

庄虎臣前几天接了李叔同一份密报,其实也不算什么真正的秘密,也就是从日本的报刊上摘取的一些公开宣传而已。

日本甲午年从中国弄了两亿的赔款,除了花几十万两办了个铁厂以外,就是花了几十万办教育,然后剩下的钱除了给王室二千万两,剩下的基本都扔进了海军。

庄虎臣一看这个,就对日本有些不屑一顾了,小家子气,当年俾斯麦当普鲁士宰相的时候,德国还没有完全统一,国家穷的要当裤子,即使这样,德国还咬牙办了全民义务教育。

小日本发了几亿两的横财,居然投入到工业和教育上的才一百多万两,就凭这个,日本在十年之内,不可能真正的强大起来,没有完备的工业体系和高素质的国民,仅仅靠一支所谓强大的舰队,国家是不可能有长久的战斗力。

庄虎臣对这个消息很上心,一再发电报让李叔同落实,结果确实是这样。

庄虎臣隐约的记得,似乎哪本书说过,日本是拿这两亿都办教育了,本来还把他吓的够呛,觉得小日本了不得,现在看来,还是改不了鼠目寸光的毛病。

英国人对庄虎臣军队的战斗力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些军事观察员的汇报让英国公使对庄虎臣更是刮目相看,如果中国西北真的能够有一支十万人的强大陆军,那么俄国将会被大大的牵制,俄国人的力量将无法向长江一线渗透,也就不会对大英帝国构成威胁。

但是英国人对庄虎臣还是不敢太信,清国士兵的战斗力往往很难从纸面上分析出来,枪炮再多,还没打就逃了,那也没有任何的用处。

俄国陆军的装备一直比较差,本来俄国就穷,结果沙皇还吃错了药,堂堂的陆军强国居然想和英国在海上争雄,那点钱都扔进重建黑海舰队了。

英国人对俄国舰队不屑一顾,当年克里木战争的时候,黑海舰队全军覆没,现在看来,还是没长记性,就他们那个训练水平,再打一仗,估计还要全部葬身海底喂鱼虾。

不过俄国陆军虽然装备差,甚至连人手一支步枪都做不到,但是俄国人性格坚忍,能吃苦,而且对战争很狂热。

英国人总觉得靠庄虎臣抑制俄国有些不靠谱,但是又有些幻想,毕竟多个蛤蟆还多四两力呢!而且英国公使对巴恩斯少校练兵有比较大的信心,中团的战斗力那可是让八国联军开了眼的,当时对这些人的评价颇高,大家都认为如果在平原的战斗中,即使是最精锐的廓尔喀军团都不一定能打赢这些中国人。

庄虎臣有能力在西北遏制俄国人旺盛的过头的扩张意图吗?他能够训练出十万强兵吗?

一个表面上恭顺,但骨子里野心勃勃的日本真的是个好盟友吗?

英国公使陷入沉思,不过不管怎么说,庄虎臣毕竟是个对英国、美国比较亲近的实力派人物,如果让他象他的前辈李鸿章一样,倒向俄国人肯定是个坏消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