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奉安大典(1 / 2)
太上皇驾崩了?这可是国丧呐。可这肃州城内外的几万人马该如何办?</p>
不但是李成梁和线补衮,整个肃州城里的上上下下,顿时都陷入了一片彷徨。</p>
好在这些年来,太上皇在民间的名头也是不错,倒不至于有人在背后骂,死的不是时候。可是心里翻翻鼓,也是难免的。</p>
一整营的兵马和肃州府的衙役都已经放了出去,倒是没有人敢借机起哄,可最难摆平的却是那些从四面八方赶来的随军商户。</p>
这些粮草和辎重,都要卖给出关的军队,才能换成银钱,若是大军不出关,便是分文也拿不到,这货物来回的费用以及工钱,都得自个担了亏空,对于本来稍微小些的商户来说,也是顶不住的漏洞。更别说有的商户甚至是赊帐转的货物,这一来一回,只怕是要血本无归。</p>
商户这里是一边,朝廷那里也不好交代。这一回的粮草供应,是萧大学士第一次尝试以商供军,大部分商户甚至是听说“惠丰行”也在随军的队伍里,才横下心来做这一回。若是这一次捅了漏子,以后再有一回,大明的商户们还有没有这么热的心肠也未可知。</p>
李成梁和肃州知府梁知远也都没窝在公房里,整个上午都在肃州城里跑来跑去,安抚肃州城内外的人马和商户。</p>
不过出不出兵,李成梁和梁知行说了可不算,得京城里头的那几位爷拿主意。所以李成梁和梁知远虽是尽力安抚,收效却不大。</p>
到了中午,已经有肃州本地的大户走了出来,想要低价收买那些囤积在城内外的粮草和辎重。那些外地来的商户,虽还没有真把货物卖了的,可是心里松动的也不在少数。</p>
好在惠丰行这回带着商队来肃州的是萧三,萧三有少爷的信任,敢是拍板,不等李成梁和梁知远上门去,就放出了话来。惠丰行这一回是做定了这单,若是谁想回转,留下的货物按照本钱加路费,惠丰行全吃下来。</p>
这天下所有的人,都知道惠丰行其实大半是萧家的产业,惠丰行这么有底气,在肃州的掌柜又拍了板。肃州那些本地的大户,论财力更是远远攀不着惠丰行的边,声音顿时就小了下去。</p>
直到等过了未时,终于有兵部的信使过来颁下公文,只是把出关的日子后延了一天。</p>
闹腾了半日的肃州城,才算是安定了下来。</p>
相比闹哄哄的肃州城,二十六日的京城却显得格外安静。</p>
酒楼茶馆什么的早就是歇了业,从承天门到德胜门沿路的民居和商铺,大多自打早上开始就没开过门,一个个只是从镂空的窗格和门缝里朝外看着。</p>
卯时一刻,梓宫由万寿宫起驾,移于皇极殿前。</p>
从午门,端门,承天门,大明门,德胜门,并桥,清河桥,沙河一直到天寿山等沿途各处的神祠,早就有礼部和鸿胪寺,太常寺备下酒果香烛以祭神灵。金水桥并无神祠,已着礼部官员,前一日祭祀。(注:大明门,清朝称大清门,辛亥革命后称中华门,是以北京为都的历代真正国门,后为扩建广场而拆毁,原址为现纪念堂一带。)</p>
隆庆帝,陈皇后,李贵妃,皇太子朱翊钧,潞王朱翊镠,以及后宫诸妃,皆着玄色哀服,随于梓宫之后。</p>
从午门外到大明门外,已是乘夜设下启奠,另有司礼监备下香烛酒果,沿途祭祀。</p>
卯时三刻,皇极殿梓宫前,自皇帝以下,行四拜跪送礼,焚币帛祝文。</p>
辰时整,礼部请隆庆帝换祭服,移驾太庙,祭献酒食。</p>
“请肃皇帝神主附享太庙。”太常卿徐陟,乃内阁首辅徐阶之弟,此时却也丝毫不敢怠慢,只等献祭过后,连忙肃颜宣道。</p>
“请太祖皇帝,文皇帝神主还位。”“请肃皇帝神主登御辇。”</p>
隆庆帝亲奉嘉靖帝神主牌位,由太庙左门而出,安奉御辇之上。</p>
随后御辇由思善门入宫,移嘉靖帝神主于梓宫座上。又请隆庆帝易哀服。</p>
这一套礼仪,虽是有现成的规矩,可一套套做来,极是繁琐。</p>
“请肃皇帝灵驾升舆……进发……”</p>
直到巳时中,随着礼部尚书高拱的一声吆喝,隆庆帝携诸子百官拜于梓宫前跪奏之后,沉重的灵驾才徐徐驶动起来。</p>
铁箍的车轮在“金砖”铺就的大道上轰轰的碾过,发出一阵阵沉闷的声音,向着午门外行去。</p>
而这一回率领宗亲及百官相送的,却是皇太子朱翊钧。隆庆帝并不随驾前往天寿山,而是在之前由司礼监掌印太监陈洪跪奏,请皇上还宫。有明一代,向来有这般规矩,想来也是告诫子孙,凡事以国事为重。</p>
皇太子朱翊钧手执神帛,在潞王朱翊镠,以及诸侯百官的簇拥下,随着灵驾而行。只是车驾却不直接向西,而是先向东经过太庙,奏请世宗肃皇帝朝祖之后,方才转由承天门和大明门中门而出,向德胜门而出。</p>
萧墨轩是内阁大臣,又兼着皇太子朱翊钧的讲师,更是有一层隐晦的皇舅的身份在里头。出宫之前,隆庆帝更是格外关照过,所以一路都是由萧墨轩陪着皇太子朱翊钧。</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