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惯用战术(1 / 2)
紫禁城,乾清宫。
徐阁老陪在皇上身边看着眼前的四份折子,脸上一阵青,一阵白的。
“徐卿家,你看如何?”隆庆帝正和徐阁老议着年中军饷的事儿,眼下见了这几份折子,无异于正瞌睡着,突然有人塞过来一个枕头。
“回皇上,老臣以为,变更税法,事关国体,虽然是好事儿,可也得斟酌而行。”徐阶连忙回道。
“眼下这不正是斟酌着嘛。”隆庆帝丢下手上的折子,门边的小内侍就要走了过来收拾。
“且是谁让你等进来的,出去。”隆庆帝忽得大发雷霆,“门窗外两丈之内,不得有人。”
小内侍只是尽着平日的本分,哪里想到会有哪边得罪了这个祖宗,忙不迭的夹着屁股退了出去,又把门掩上。
“这事儿若传出去,怕是又少不得风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来的好。”隆庆帝看着内侍退了出去,才回过眼来。
“这宫里宫外,到处都牵连着,真做了这个皇上,朕才知道当年父皇的难处。”隆庆帝看了一眼徐阶,继续说道。
“自从黄公公随着太上皇退居西苑之后,眼下内廷的事儿,都归陈洪陈公公管着。陈公公是宫里的老人,又是高大学士举荐。”徐阶在脸上勉强的挤出丝笑来,“高大学士身为帝师,税改的事儿,又是由他牵头上奏。眼下也未定下如何去做,一时间该是不会传了出去罢。”
“呵呵。”隆庆帝轻笑几声,“那这几份折子,徐卿该如何看?”
“若要老臣来说,这东南一地倒也未必适合。”徐阶作沉思状。
“徐阁老但说无妨。”隆庆帝扬了扬手说道。
“那老臣就妄言了。”徐阶拱手回道,“若真要寻个地方试行,老臣倒以为湖广和四川那几个预征了赋税的州府更是适合。”
“眼下一两年间。那几个地方都收不上赋税来。就算是地方上地日用,也得靠太仓里调拨。”徐阶娓娓道来,“可从太仓里拨粮,这一来一回,其中的损耗甚大。不如再那几个地方试行。百姓中预收了赋税的,自不待言。若按照新法,赋税的大处,自然也是该那些大户来补。如此一来。太仓里头也能添上一些钱银,又少了许多损耗。”
“徐阁老所说的也有些道理。”隆庆帝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可湖广那里,毕竟不如子谦那里让朕来的塌实。”
“且是容朕略思一二,稍后再和诸位卿家商议。”隆庆帝直起身子,朝后靠了一下。“老臣先行告退。”徐阶听了这话,也知道皇上没有再留自个的意思。拱了拱手,先行退下。
闽中海道。
“吴平暂任百户一职,手下五名把总,自个酌情况提拔。”萧墨轩一边命人张开地图,一边朝着吴平抛过一句话来。
其实这是萧墨轩算好了地。包括吴平地横屿岛在内,这回劫掠兴化城的,共有六股倭寇。这样一来,各人暂时都算有了安置,也不至于生了乱。
“你等手下。仍归你等统辖。等战后再一应整肃。”萧墨轩下一句话,更是让吴平的心完全落到了底。
“根据前日的线报。佛朗机人已经在屯门岛上驻下了营寨,每日派船炮轰广州城。”徐渭拿着一面檀木折扇,轻轻的在地图上点了。与其是说给萧墨轩听的,不如是说给吴平听的。
“这几日在海上,倒是没法子收到信报。”相比几日前,徐渭明显也轻松了许多,“算起来最多也就是被打破了广州城,可两广总督张臬眼下也在广州,就算佛朗机人进了广州城,凭他的习性,也不会远遁。”
虽然和朝廷觉大部分地巡抚,总督一样,张臬也是科考进士出身,算的是文官。甚至后世还有不少人因为文官统兵一职对大明的军制颇有诟病。
但实际上,看似文官出身的武将,并不代表就是一个书生。即便在当代,军官升职也得要去军校里镀层金不是。
不管是现任的兵部尚书杨博,还是直浙总督谭纶,都是文官出身。可打起战来,这些所谓的文官往往亲自操刀上阵,尤其是谭纶谭总督,常常身先士卒,堪称杀人如麻。
这样的文官,其实和武将已经完全没有区别。武将,并不代表就是出于草莽而长于斯。真正的武将,智谋也是少不得地。而两广总督张臬,也正是一个喜欢亲自操刀上阵的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