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执照到手 正式营业(1 / 2)

加入书签

 黄潜善没有吹牛,仅仅在两天以后,大名府传达了东京枢密院的军令,任命修武郎、梓州团练副使徐卫为“大名靖绥乡勇营指挥使”。命其“就河北之地,招募忠勇敢战之士,清乡平贼”。不设定额,朝廷管军粮,以厢军待遇折半付给军饷,武器装备全部自理,但说明了一点,那就是按斩级和俘虏的人头付给赏金,一人一级赏钱三贯。也就是说,一个乡勇若是能在战斗中斩杀或俘虏五个敌人,就抵得上一年的军饷。这看起来有些不合理,实则明确无误的表达了朝廷对这支杂牌军的看法,朝廷不会白养你们,想要钱,成,拿战功来换。否则,你这兵当得还不如种地。

靖绥营属厢军战斗序列,归大名府路安抚使司节制。大名府方面体谅徐卫的难处,准确的说,郑应郑监押体谅徐卫,通过关系从军械库中调集了一批老旧的装备供靖绥营使用。计有长枪一百七十条,手刀二百零三柄,盾牌一百六十块,掩月刀斩马斧等重型兵器五十余柄。

就这么一纸任命,丁点军饷,一堆破铜烂铁,就要徐卫拉起一支军队,替禁军去剿灭贼寇。要不怎么说宋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的朝代呢?皇帝老儿简直就是个奸商!徐卫甚至怀疑,当今天子赵佶该不会也是哪位哥们穿越过来了吧?要不怎么把雇佣军这一套玩得这么顺溜?拿战功换酬劳,这点子他是怎么想出来的?

怨归怨,活还得干,还要干得漂亮。

徐卫拿着一纸任命,押着十几车破烂回到了徐家庄。干的第一件事,不是告示乡里,招募士卒,而是举着他的任命状,站在家里客堂外,对那些赖在徐家不走的亲戚们出了征召。地方不太平,朝廷下了令,要招募敢战之士,肃清贼寇。既然你们这些人都嚷嚷着要投奔徐家,成,现在给你们一个立功领赏的机会,加入靖绥营,为国效忠吧。军饷多少?不多,厢军一半!武器自理!

当即有不少人滑下凳子,招呼都不打一声,悄悄的偷出了徐府大门。剩下十几个年纪不大的泼皮无赖观望着,反正生活也没着落不是么?干脆跟徐老九当兵去,甭管能拿多少银子,反正朝廷管吃住。

徐卫招到了他第一批士兵,成分非常单纯,全是地痞流氓破落户。

几个弟兄看得直蛋疼,这帮吃货能当兵?能打仗?老子光着屁股在徐家庄绕三圈!见个女人我就叫娘!等会儿,甭说是女人,哪怕是头驴,掀起尾巴有个洞,老子也叫亲娘!

第二天,徐卫亲自书画了告示,没错,就是书画。告示上非常简洁,一把刀,一锭银,下面只有八个字“当兵吃饷,杀敌领赏”。命人张贴各处,广招勇士。又派杨彦领人去县里,张庆马泰去附近各村招募士卒。没等这三人回信,夏津县里那帮平日跟徐卫厮混的二愣子们扛枪提刀赶来助阵。啥话没有,就一句“九哥,弟兄们跟你来吃香喝辣了!”

徐卫一个不拒,照单全收。徐太公本来只想给儿子参谋参谋,一直不言,但实在看不下去,你想组织军队,还是想去千牛山落草?这种兵能打仗?老子几十年就白活了。可徐卫似乎听不进去逆耳忠言,一意孤行,气得老爷子撂下一句“自己玩吧!老子不管了!”

过了两天,总算有好消息传回。张庆马二两个,在附近招募了两百多人!而且几乎全是青壮年农民。这就是徐卫派张庆去的原因。他考虑到,第一,夏津县今年遭了兵祸,又遇贼寇,许多农户被洗劫一空,日子不好过。第二,武城县被劫,许多人家都到夏津投奔亲戚。在别人家里白吃白喝总不是个事儿,正遇上徐九招兵,正好有个混饭吃的营生。

徐卫自己手底下有九十多名乡兵,还有刚招募的五十多个泼皮无赖,加上张庆马二招募的人员,将近四百人马。又等了三天,从县里及附近的村庄,又6续来了七八十人。徐卫没再等下去,因为时间不等他,当即宣布“大名靖绥乡勇营”成军,他任指挥使,张庆为副指挥使,杨彦马泰皆为都头,又从徐家庄乡兵中,挑选三个补足五都头之数。都头之下,十人为一什,设什将一员,五什为一队,设队将一员,都选身强体壮之人充当。

靖绥营的编制,全部按照大宋禁军的制度编成。架子搭起了,队伍也充实了,下一步,似乎就是训练吧?徐卫似乎不这么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