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回是不回(1 / 2)

加入书签

 第四百九十章回是不回

徐家四兄弟都应下,包括徐六在内。(牛文小说~网看小说)看样子,他并不有因为父亲而受到牵连。

“我一走,王庶应该就会承诏撤销三个招讨司。但对你们来说,影响暂时不大。”徐绍说道。就算撤了讨司,老九照样还是秦凤帅,而老四老五仍旧统率宣抚处置司直属部队,至于老六,他是文阶的参议,不关他的事。

不过,之所以说“暂时”,是有原因的。自己现在被免职,是因为宋金和议的规定。这次反攻失利,朝廷还没有来得及处理。试想一下,自己的政敌耿南仲上台执政,一旦开始处理此事,他恐怕不会手下留情。首当其冲的,便是反攻时任都统制的老九。作为总管全军的临时性军事主官,对鄜州惨败,老九是有责任的。

想到这一点,徐绍觉得很过意不去。当初,徐九多次劝他不要仓促发动反攻,可他听不进去,坚持己见,终于招致大败但从一个方面来说,这样的经历对老九也是有一个锻炼。官场上本来就是起起浮浮,没有定数,老九少年得志,几乎没栽过跟头。偶尔有一次挫折,对他来讲,未必不是好事。

四个子侄都不说话,或者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堂上沉默了一阵之后,徐绍终于说起了一个避不开的话题。

“对于徐大,当爹的,当叔父的,希望你们经个心。徐大和你们的大伯为人处世多有不同。他久在陕西,自幼长于军营之中,把部队看得比什么都重,沾染了一身的西军不良习气。这次反攻,表现得尤为突击。数次违背节制,视宣抚处置司于无物,更不用说我这个三叔了。”徐绍正色道。“经此一役后,泾原路一跃而成诸路之首,以徐原个性,他必不会甘心受王庶节制。你们千万要切记,不要跟随他的步伐,没有好处。”

徐卫心中一动,听三叔口气,似乎没打算把这事当稀泥和了。

“爹一走,陕西既定的各项方针策略,会有改变么?”徐良适时地问道。

徐绍吸了口气,摇头头:“不得而知,但在王庶主持陕西期间,应该不会有变动。这次西军元气大伤,你们正可借此机会,休养生息。”语至此处,停顿片刻,觉得于公于私,自己都有必要就反攻失利一事表个态。

思索一阵后,他补充道“此次仓促反攻,以致大败,主要责任在我,应该负总责,老九。”

“三叔。”徐卫应道。

“朝廷一旦开始着手处理此事,你可能会受到影响,对此,三叔很是惭愧。”徐绍坦诚地说道。

徐卫叹了一声,鄜州惨败,是他带兵以来首次重大失利,被他视为奇耻大辱,因此道:“侄儿指挥失误,以致兵败鄜州,这是侄儿的责任,怨不得旁人。”

徐绍闻言点点头,想到自己即将奉诏前往福建,与儿子侄子再见已不知何年,忍不住再次嘱咐道:“局势发展至此,陕西处境艰难,希望你们弟兄能同舟共济,守住这片要地。西军主力虽然遭到沉重打击,但种子还在,只要有一线希望,你们也不要气馁。”

“三叔放心,这是职责所在,义不容辞。”徐胜宽慰道。

“这就好,三叔明天就要启程离陕,一时心乱,许多话不及细说。总而言之一句,不论谁主政陕西,你们都要克守本分,万不可学那飞扬跋扈,动辄违节的作派。我们徐家在陕西,老大老九执掌了两路兵权,老四老五又是直属部队重要将领,所谓树大招风,想要长久,一定会学会谨言慎行,凡事低调,明白么?”徐绍再三地训示,无非是怕他走之后,谁也镇不住这班手握重兵的子侄,都去学那徐大,惹祸上身,殃及家门。

四个弟兄都称是,徐绍这才放心道:“我明天动身,今天便算是告个别。这一去,再见不知何时,希望我徐家的儿郎,都能力挽狂澜,作那中兴柱石。诚若如此,不论当爹当叔父的身在何处,也心中欢喜。”

四弟兄不免都有些感伤,三叔已年近六旬,又山高路远,更兼局势如此,能否再见都是个未知之数。

宋隆兴六年四月,徐绍被迫去职,离开了他本打算用心经营的陕西,前往福建听候处置。他一走,王庶也不得不承诏撤销三个招讨司,恢复原来的经略安抚司。这事对徐卫没多大影响,他重任秦凤路经略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只是因为招讨司建制撤销,人员自然也就要变动。如招讨副使张浚,随军转运使赵彬,以及宣抚处置司委派的一些幕僚都去职,前往成州待命。丢失了坊、宁、耀三州,京兆一府,定戎一军后,徐卫的防区就只剩下秦凤路全境了:秦、陇、阶、成、凤五州,凤翔一府。但没有改变的是,他仍旧处在对金最前沿。与凤翔府接壤的,便是金人所占之京兆。

徐五徐五仍任宣抚处置司直属部队统制官,没甚变化。而泾原的徐大就不同了,三个招讨司撤销,重归经略安抚司,也就意味着,环庆重新划出来。而他也不可能一身兼两路帅守,王庶任命刘光世为“权环庆经略安抚司公事”,暂时代理环庆帅。同时规定,凡泾原派驻环庆的官员,都复原职。这也就是说,徐原的势力就完全清除出环庆一路。这个作法,据估计,很可能是徐绍离陕之前,授意王庶的。

战事结束,集结的兵团自然就要解散。姚平仲率残部返回熙河路,任经略安抚副使。至此,陕西的军队虽然遭到重创,但泾原、环庆、秦凤、熙河四个帅司还算完整。如果不是金帝去世,让金国同意议和的话,继续打下去,陕西是个什么局势,谁也无法预料。

根据宋金第二次隆兴和议的内容,保安军要割让给金方,徐卫调回了自己当初留在保安的一万部队,着手整编。他手里现在满打满算,只剩三万出头的兵力,与最盛时八万大军相比,不可同日而语。紫金虎把这三万多人,整编为近七十营,七个军,每军置统领一员统兵,以杨彦、张宪、吴璘为三大统制,各节两军。此外,大多数骑兵部队和部分精锐步兵,仍号选锋,由他亲掌。部队主要布置在“两凤”,即凤翔府和凤州。

凤翔府因为直面金军,对方可借此沿渭水西进,必须有重兵驻防。而凤州,则是入蜀必经之地,大散关就在它的北部。除了这两地之外,作为帅司所在的秦州,自然也需要驻兵。可这么一分,兵力就吃紧了。

但今时不同往日,从前想招兵买马,扩充行伍是件非常容易的事,跟上头打个招呼就行。可这次反攻,西军损失的不仅仅是军队,更多的还有物资。而且陕西丢了关中平原以后,本来就只能自给,打仗用的物资是靠四川输入的。现在财力物力都捉襟见肘,想招募新兵?难,勒紧裤腰带过吧。

不说西北休养生息,韬光养晦,却说南方的福建。这第二次隆兴和议缔结之后,滚滚狼烟逐渐消散,金军主力也撤退回国。在福州的文武官员,便合计着不能总呆在闽地,是不是得回去了?

但是,赵官家的风疾不见好转,这爬山涉水恐怕不便。另外,镇江府虽然是行在,但现在江北已经是金人的势力范围,再回镇江去也不合适。此时,便有人提出,把行在迁出镇江府,择适当的地点重立吧。有人提议杭州,还有人提议入蜀,但百官们说得热闹,作为政府的首脑,执政中枢的核心,耿南仲不表任何态。

这让秦桧朱胜非等人很着急,官家染疾之后,他们这些重臣轻易也见不到君面,很多事情都是耿南仲和黄潜善在操作。许翰已经被耿南仲用“陕西宣谕使”的幌子贬出去了,等他回来也不可能再任枢密副使。也就是说,现在详议司里根本没剩几个人,而且姓耿的还常常绕过详议司作事,这么下去,很难再掣肘他了。

恰好在这个时候,枢密使折彦质从镇江府赶过来,他借的名义是,要迎天子回行在。但实际上,折仲古很忧心,他是主战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而且作为西府的首脑,一定程度上被当成是前任枢密相公徐绍的延续。耿南仲重新执政,两国议和,大肆打击主战派,赵鼎倒了,何灌倒了,连徐绍也倒了,这让他如何不急?所以,这是来探消息来了。

他一来,秦桧等人算是看到了希望。一收到折枢密抵达福州,入住馆驿的消息后,秦桧便会同御史台几名官员,以及枢密院一位签书,一位都承旨前往福州馆驿拜见折彦质。朱胜非本来也约定要来,但临时说有事,不来了。

可秦桧等人到了馆驿一问,不巧得很,说是折枢密外出了。他们倒不疑有他,就在馆驿里等,可等了半天也不见回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