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二章 捕风捉影(1 / 2)
第六百八十二章捕风捉影
垂拱殿上,赵谌面无血sè,双眼窜满血丝,呵欠连连,显然疲倦已极。而郑刚中又久不至,他只得强打精神等着,把那浓茶满杯喝下去,希望能提提神。
一阵之后,郑刚中快步入得殿内,大礼参拜道:“臣郑刚中,宣谕川陕还朝,向陛下复命。”
赵谌使劲睁了睁眼睛,伸手道:“郑卿起来说话。”
“谢陛下。”郑刚中顿首,而后起身以备咨询。
赵谌先没问联辽图夏之事,而是问道:“此番郑卿宣谕川陕,都到过哪些地方?”
“臣自荆湖入川,沿途查访各州府,直至成都。而后,又一路北上兴元,再后则随川陕宣抚司官员往新近夺取的西凉府。”郑刚中答道。
“川陕情况如何?四川饱受供养征战之苦,如今可曾恢复?陕西则久历兵祸,重建情况怎样?各司各地的官员是否尽忠职守?有无触犯法度之事?”赵谌连声问道。
郑刚中遂就自己所见所闻所访,发表看法。他认为,四川地区如今虽然仍旧供养着陕西,但情况已经好转许多。尤其是四川都转运使赵开,在增加百姓负担的情况下,大变酒法茶法,收效很大,岁增财赋以百万贯计。而陕西的重建,不得不说,可谓神速。就他查访的几个州县来看,徐卫等川陕要员不遗余力地招回流民,又从政策上予支持,使其重建家园。如今在陕西各地,很少看到荒芜的田地,倒是随处可见百姓新近搭建的房舍。假以时日,陕西必能恢复往日繁荣。
至于各司各地的官员,大体上都还算称职。只是比较起来,四川官员的懒散跟陕西官员的进取有差别。他到四川以后,甚至还有地方官向他举劾赵开,说赵开变法搞得很多人破产。但据他查证,情况并不属实,赵开搞掉的,很多都是从前官商一体的人。
总而言之,在陕西收复,狼烟暂熄之后,川陕两地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形势还是不错的。
赵谌听罢,很高兴,赞道:“从前有不少大臣说,徐卫是武臣,让他代天子守牧地方,恐怕不相宜。如今看来,徐卫还是能行的。”
郑刚中马上接口道:“这正是臣所担心的。”
赵谌听到这句话,很感意外,问道:“怎么说?”
“徐卫确实能行,但问题在于,他太行了。”郑刚中这话颇有些深意在。“臣在陕西,见西军兵强马壮,士气高涨,无论官兵,都积极向往收复失地。”
“这,有问题么?”赵谌不解其意。兵强马壮,士气高涨,且将士们都有心收复失土,这不正是朝廷所期望的么?
“臣去时,恰逢契丹人夺取了甘州,双方派出使者在西凉府商谈图夏事宜。”郑刚中道。赵谌对此事尤为感兴趣,动了动身子,安心听着。
“当时臣认为,徐郡王要求的,不外乎就是西军占领的几个州。谁知道,代表川陕宣抚处置司出面谈判的参谋军事马扩一开口,就要河西四州一府,以及与陕西接壤的九州之地!”郑刚中此时提及这事,都还显得有些不可思议。
更不思议的则是赵谌,他连忙追问道:“河西四州,不是契丹人打下来的么?岂能白白送给大宋?”
“臣也是这么想,但意外的是,契丹人居然答应了。双方约定,大宋暂借河西四州予辽军立足,待收复失土之后即归还。”郑刚中道。
赵谌惊喜道:“这岂非好事?”
“陛下听臣说完。”郑刚中提醒道。“此后,宋辽分别派出使者入夏,要求割地。我方使者被驱逐出境,徐郡王大怒,遂派泾原帅司部队会同辽军,以及叛夏的萧合达,三路兵马进bī西平府。
莫说徐郡王大怒,赵谌听到也怒了:“侮辱使者,形如侮辱我朝!正应出兵讨伐,方才解恨!”
郑刚中继续道:“党项人派兵增援,却被泾原军和辽军打得大败,退回城中,坚守不出。夏主被bī无奈,只能派遣使者入陕西,求见徐郡王。”
赵谌听到此处,不禁神往!立时困意全无,击案叹道:“王师深入敌境,败其军,围其城,迫使其遣使求和,所谓扬国威者,无过于此。”
郑刚中诧异地看皇帝一眼,又道:“夏主派出的是签书枢密院事王枢,这王枢到了兴元府,被徐郡王晾在馆驿五日,不予接见。王枢先是每日遣人询问催促,后来自己亲自出面求见,直到第六日,徐郡王才接见了他。”
赵谌听罢大笑:“徐卫当初有心结好西夏,而党项人却不领情。如今党项人求到门下,他自然要端着。”
“会见王枢时,臣也在场。那副场景,臣记忆犹新。王枢以一国使者之尊,在徐郡王面前大气不敢喘,由始至终,低着头说话,几近乞求。徐郡王及本司官员,面责党项种种不是,王枢先是百般狡辩,后来根本无言以对。后来是张浚出面打圆场,才使其有台阶下。随后,答应割十三州一府予宋,并中止与女真人的藩属关系,与宋辽结成同盟,共同对付金国。”郑刚中叙述了整个经过。
赵谌听完以后,含笑道:“郑卿,朕听你一番言语,种种都是扬眉吐气,你的担忧从何而来?”
郑刚中闻言正sè道:“陛下,徐郡王上马能管兵,下马能管民,深得军心,威震四夷。将士敬之若父,狄夷畏之如虎,他若有个想法,则祸事大矣!”
赵谌听得眉头紧锁:“你的话有根据么?莫非你入川陕,徐卫有飞扬跋扈,不尊朝廷之举动?又或是轻视于你,没有礼遇?”
郑刚中顿了顿,如实答道:“臣入川陕,徐郡王亲自迎接,走时,又亲自相送。与臣谈话,颇有礼仪,遇事也问臣之意见,并无飞扬跋扈之态。”
赵谌沉声道:“这就怪了,徐卫行事如此得体,你为何怀疑他有二心?”
郑刚中连忙解释道:“臣并非怀疑徐郡王有二心,只是提醒陛下,不得不防。”
“郑卿,不知是你的话前言不搭后语,还是朕昨夜未眠,失了精神,怎么就听不懂?据你的叙述,徐卫行事得体,敬畏朝廷,然而你又说要防着他,这是什么道理?”赵谌有些不高兴了。
郑刚中好像自己也糊涂了,把所说的话前后一串,竟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其实他的行为很好解释,大宋立国,便“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所以这些文官们天生的有一种使命感,他们不止要效忠皇帝,更要效忠这个国家,这个朝廷。再加上“扬文抑武”国策的影响,使得他们对武臣有一种天生的防备和警惕心理。
郑刚中这次川陕走一遭,看到的,都是徐卫的功劳和威风。徐卫一句话,要十几个州府,党项人不敢不给。这让他震惊之余,隐隐不安,始终觉得,这样一个拥兵数十万的统帅太能干,不是好事。
“臣的意思是,防微杜渐。徐郡王权力既大,功劳又高,更兼深得军心,威震边夷,对朝廷是一个潜在的威胁。更何况,徐家子弟多在西军中担任要职,而徐相又在朝中执政,岂能不防?”郑刚中最后说道。
赵谌也不知道听进去没有,好一阵没说话,而后才道:“你这话,在朕面前说了就丢,不要外传,影响不好。”
“臣遵旨。”郑刚中俯首道。
“好了,来回也辛苦,去吧。”赵谌挥手道。
郑刚中告退后,赵谌一直坐着没动,反复思索着对方的话。诚然,徐卫节制二十万西军,还有众多的弓箭手、番兵、乡兵、勇壮,四大宣抚使,他兵力最雄。而且,他还有“处置”之权,对川陕官员又有黜陟之便,权力大是真的。而且他的功劳又极高,威名又极盛,郑刚中所说的潜在威胁,并非空xùe来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