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风控之王(2 / 2)

加入书签

一般来讲,并购套利赢利空间有限,损失范围无限,所以这类策略对风险控制要求非常高。只是詹姆斯爵士一生都非常谨慎,无论是次债危机还是投资系统性风险,这些举动都在他的风险控制哲学之下。

美国次贷危机,好几位对冲基金经理和詹姆斯爵士一样。押对了次级债崩盘而大获赢利。如passport的约翰•布班克(johnburbank)、harbiner的菲利普•法尔肯(phlipfalcon),但是随后,他们兵败如山倒。

紧随次贷危机的“系统性风险”。导致了股市和债市猛跌,对冲基金十几类投资策略中,除了“全球宏观”(globamacro)和“纯卖空”(ddcatedshrt),全都是负回报,尤其是“并购套利”(mergerarbitrage)和“可转债套利”等策略基金,都创下了损失记录。然而,詹姆斯爵士地套利基金却安然无恙。

绝大部分人都没有预料到,银行的风险控制机制是如此不堪一击。在贝尔斯登倒下后,市场普遍认为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市场出现了相当大地反弹。詹姆斯爵士却意识到,没有人真正理解这些复杂的结构性产品,因为更糟糕的还在后面,于是他果断卖空金融股,并预见到欧洲银行很快会被卷入,把他的行动范围扩大到欧洲。期间最成功的一笔交易,是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产后,他通过事先购买雷曼债券违约掉期(credtdfauts),赢利超过10亿美元。

詹姆斯爵士在投资方面的成功。和他高度警觉的风险成本意识是分不开的。他对风险的理解和关注,在投资过程地任何一个环节都是极其突出的。

詹姆斯爵士在细节方面也非常谨小慎微,他和所有证券经纪公司签订服务合约时,均要求每日结算。这样,基金与证券经纪公司的往来款永远都只有一天的应收期,即使经纪公司倒闭,他的损失和麻烦也都很小。而很多对冲基金为了从经纪公司那里获得优惠融券融资利率,在这方面的要求就没那么严。但是,后来雷曼兄弟破产。很多绑在雷曼兄弟这一棵树上的对冲基金。无法从雷曼兄弟下属的经纪公司脱身,合同无法执行。赚的钱拿不回来,有地更是资产冻结在破产法庭,只好关门大吉。

在投资组合(portfolio)层面,詹姆斯爵士也非常注重分散投资风险。

就并购资金来源形式而言,詹姆斯爵士的投资分散于现金收购、股票收购和现金加股票收购三类之中,不偏向于任何一类。

就并购案例数量而言,他的投资组合规模一般在30个-40个左右,每年累计总数大概在120个-180个之间,平均个案头寸在组合总资产的3左右,对风险低收益高的个案,也可加大筹码到10。

就并购案例发生的地区而言,一般至少有30投在美国以外的国家(因此外汇风险也是他关心的因素之一)。

就涉及的并购公司地规模而言,詹姆斯注意分散于大型、中型和小型公司之间,以及分散于不同行业之间。

在评估风险时,詹姆斯爵士甚至还考虑大环境下地系统风险和个案的独特风险。(系统风险指市场巨幅动荡可能给投资组合造成地影响,如股票大跌或者利率大涨等。)詹姆斯爵士会用“最坏条件”来进行压力测试(stressest)。规避这种风险的主要方法是全面对冲(fulyhded,或者就压根儿不投资于对市场依存度高的案例。

在詹姆斯爵士将近20年的投资历史中,只有一年取得了负回报,那就是1998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ontermcapitalmanagemen)破产的那一次,他的基金下跌了4.9(同期的标准普尔500指数回报达26.7)。

詹姆斯爵士在和秦少游的交流中,仔细总结了这次的经验教训。他发现当时的投资组合包含较多“事件驱动”投资,而且资金杠杆率较高。这类投资与市场的相关性在市场下跌时会突然增加,而这时,杠杆率又放大了它们与市场的相关性,导致投资组合损失放大。从此以后,詹姆斯爵士非常严格地控制杠杆率,减少在“事件驱动”投资方面的资金分配,维持整个投资组合相对较低的股票市场净头寸。

秦少游总结了詹姆斯爵士严谨的一生,似乎又回到了当年一起并肩辛苦创业的时光。虽然艰难,却很充足快乐。这段时光,无论是对于秦少游,还是已经去世的詹姆斯爵士来说,都是一段美好并且值得回忆的时光。

“安息吧,我的朋友。”秦少游最后看了一眼詹姆斯爵士,并做出了自己对于朋友的承诺,“以后维多利亚就是我的女儿,谁也不能伤害她。”秦少游说完这句话,转身离去。就在秦少游转身的那一瞬间,詹姆斯爵士爵士原本僵直的表情似乎缓和了许多。

多年以后,当秦少游从银行界退隐之后,偶尔有人提及詹姆斯爵士,并询问秦少游对他的评价。

已经老迈的秦少游,给了詹姆斯爵士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评价:“风控为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