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战争的脚步(1)(2 / 2)
“……本军军制。乃太尉创。天下诸镇所无。此番变革。亦不过是在原有军制之下稍作变
适应本军扩军之。综上所述。此番变制。要点有现有团级编制之上设立协镇两级建制。以二到五团为一协。以两协为一镇。此其一也;变更现军事主官及军主官称谓。队一级军事主官称队正监军主官称队监。都一级军事主官称都正监军主官称都监。营一级军事主官称指挥监军称监事团一级军事主官称统制监军主官称监军协一级军事主官称提辖监军主官称都监军。镇一级军事主官称指挥使监军主官称监军使。此其二也;在团一级建制下设虞侯科监事科。每科主簿典史各一人在协一级建制下设虞侯曹监事曹。每曹设主事从事各一人。在镇一级建制下设虞侯司监事司厢兵司。每司设郎中一人。员外郎二人。此其三也;自即日起两个月内。筹建延庆灵夏两镇新军以延安县为延庆镇本部驻地。以丰林县为延庆镇左协驻地。以庆州怀安县为延庆镇右协驻地。以夏州长泽县为灵夏左协驻地。以灵温池为灵夏镇本部驻地。以灵州兰池县为灵夏镇右协驻地授予延,镇延安肤施丰林金明延长延水延川临真金城罢交个步兵团番号。保安怀安洛源三个骑兵团番号;授予灵夏镇长泽宁朔灵武兰池四个步兵团番号。怀远定远两个骑兵团番号。任沈君廷为灵夏镇指挥使兼监军使。任命何立山为灵夏镇监军副使。任命荆海为灵夏镇左提辖。任命狄怀威为灵夏镇右提辖。任命康攻玉为灵夏镇虞侯司郎中任命何立山兼任灵夏镇监军司郎中和厢兵司郎中;延庆镇指挥使由太尉兼任延庆镇监军使由魏文谦将军兼任。任命折御卿将军为延庆镇左提辖任命梁宣为右提辖。任命凌普为延庆镇虞侯司郎中。任命杨利为延庆镇监事司郎中。任命刘衡为延庆镇厢兵司郎中……”
他拿着文稿细细读来在座的众军将听的明白。这是一份一揽子扩军计划秦浩然建设两十七团步骑方略不但在这方案里被全盘接受。甚至还有所扩张按照这个计划。在填满编制之后。八路军将拥有十九个团的战斗兵力。这还是在相应的厢兵兵力没有计算在内的情况下。
这份方案读完。崔又拿出了一李文革亲自执笔撰写的晋升命令。晋升八路军司马兼都厢兵使周正裕为云麾将军从三品。晋升八路军都监军使兼延庆镇监军使魏逊为忠武将军正四品上。晋升八路军都虞侯使兼灵夏镇指挥使沈为忠武将军正四品上。晋升延,镇左提辖折御卿为宁远将军正五品下。晋升延庆镇右提辖梁宣为游击将军从五品下。晋升延庆镇虞侯郎中凌普为游击将军从五品下晋升延庆镇监事郎中杨利为游骑将军从五品上。晋升延庆镇厢兵郎中刘衡为昭武校尉正六品上;晋升灵夏镇左提辖荆海为昭武校尉正六品上。晋升灵夏镇右提辖狄怀威为昭武校尉正六品上。晋升灵夏镇虞侯郎中康石头为昭武校尉正六品上。
这份晋升命令当中所涉及的人员均是团级以上军官。团级以下军官的任职和晋升自此时起便归八路军都监军司掌管。李文革不再详细过问。
这是李文革主持延州军务以来所进行的第三次军制改革。也是最为彻底的一次。这次改革底确定了镇一级军事单位作为战略兵团的核心地位。这次改革的另外一个重要成果是建立了一个相配套的军区预备役制度。在县一级行政单位设团练处(营级)。在州一级行政单位设团练署(团级)。两州设一个镇守府(协级)。而各镇守府则向八路军司马书房下属的预备军司负责。
在这次改革中。李革终于将八路军总部机关完整地建立了起来。八路军节度府下设司马书房都虞侯司都监军司三个单位。司马书房下都军器司都军工司预备军司都厢兵司四个职能司。而都虞侯司下面则设立了骑军都指挥使司水军都指挥使司炮军都指挥使司三个军种司以及运筹司兵要司通令司操演司军务司五个职能司。已经是名副其实的总参谋部;都监军司下辖武选司考功司教谕司宿卫司军法司五职能司。
经过这次改革。八路军内部从下到上形成了科曹司都司四级机关体系。在地方上也成了处署府三级预备兵制度。李文革将自己这种架构统称为府兵制。但是很显。这种府兵制与初唐半农半兵的府兵制有着天壤之别。
所有变革条款全部说毕崔褒退到一边。李文革站了起来清了清喉咙。微微笑着道:几个月前小秦定这个扩军方略时。我还以为疯狂却不想如今自己弄起来居然比他还要疯狂……”
他顿了顿。屋子里面没有人笑。自顾自转了一圈。这才慢慢开口:“算上细封那边。我们现在不仅仅已经有了六个州的地盘。同时还拥有了广大的战略回旋空间和一个稳且丰饶肥沃的业基地。这几个月以来流民和关中常住人口像疯了一样往咱们的地盘上涌。如今咱们地盘上的人口总数已经将近达到八十万——当然。灵州还没有完全拿下来。这一块打个埋伏。七十万总是有的。以这样的人口基数以咱们目前的财力。养个三万兵倒还勉强撑的住。粮食还要依赖进口。淮南是朝廷的粮仓。我们这两
买粮。弄关东粮价暴。廷早已不耐烦了。相公已经自三司三番五次行文要咱们稍敛行迹……”
说到这里。他不由自主地揉了揉眼睛。
为了这个问题他经连续不眠不休地开了几天几夜的会了。粮食是农业时代的根本。民以食为天。自己在西北搞工业大跃进若没有足够的粮食进口量来支撑。就不能做到尽可能地从土地上解放生产力即便在近期灵州拿下。没有足够的食也难以稳定。经过两年来大幅度买粮也经过了广顺三年秋季州公田及军农庄的第一批收获他手头现在很是有点库存。因此虽然在一念之间地盘扩大为原先的二十倍以上。他的粮食储备也还远没到捉襟见肘的地步。目前就生活状况而言他麾下诸州的百姓算是过的最富足的。这也是外地人口大批量涌入延庆地区的根本原因。当然。个结果是以淮南产量区的粮食过度输出为基础的。今年冬天淮南地区饿死了不少人。这也就意味着这个天下粮仓明年的产粮效能将大幅度下降。
对于别人的地盘上饿死几个人。李文革原本是无所谓的。他虽然始终秉持理想。却也还没为了理想而顾现实的地步。是淮南产粮区一旦完蛋。自己又没有新的粮源。那么就只剩下塞北河套一个指望了。这在近期未免过于危险。因此对淮南的问题他召集了几次会议。着实认真地探讨了一番这个问题。
最终解决这个问题人是陈哲。他提出两个要点。第一个是将粮食来源的目的地向南迁移。越过后周朝廷和南唐吴越去做生意。江南不似中原受战火荼毒那么惨烈。还是有一定粮食潜力的。当然。要大张旗鼓将南方的稻米运回西州。必须要走水路。那也就意味着根本没有秘密可言。朝廷对此要是能够坐视那就怪了因此陈哲提出二个要点就是。所购南粮并不北。而是过江即卖。从江南弄来的稻米在淮南上市销售。一方面平抑淮南的粮价。一方面也能恢复淮南的生产力让农户们能够撑过这一年的青黄不接期;至于还有一方面就是不至于引起朝廷的怀疑粮食从南进来。在大周腹地消化掉。这谁也罪不到远在西北的李太尉头上而李太尉正好以借这笔粮食上的小小差价适度收回一部分这两年因为买粮而消耗淮南的铜钱。这样能够做到“可持续展”的妙主。也亏的陈哲能够想的出来。
当然副作用也有的。一者从此江南的粮价也要跟着西北李太尉的步幅跳舞。二来淮南人,免不了要由吃黍米麦面改吃江南稻米。吃的惯吃不就不是李大军阀需要考虑的事情了。
当然。从江南购粮补淮南荒。垫付一笔黄锃锃的铜钱是必然的。八路钱庄开张不到年。如今分号已经开到了吴越那边。李大将军大笔一挥。以军镇名义作抵押从江南号里面直接调铜钱购粮。等到粮食销售干净之后再将资金回填。自家生意。利息自然是最低的。钱转个圈还是回自家腰包。批粮食却着差价涌入了延庆的库房。可谓皆大欢喜。
当然。也有不欢喜的。江南粮价浮动。唐吴越的老百姓日子自然也就不大好过了。不过好在一来李文革不是南唐吴越的大臣。不用鸟这两个南方朝廷。以南唐君臣的大条和**程度。只怕就算最后来百姓起来造反。他们也还不清楚这事和李文革的关系呢……
李文革是铁了心要在西北搞个工大跃进出来了。
“屯粮扩军。不是闹着玩。没有迫眉睫之危我还不至于这么心急。接到命令之后。各县的团练就开始向驻地集中。目下咱们延州经过集训的新兵是八个营四千人。延州十县十个满编团练营三千人。庆州李护编练的三营团练九百人。州陆勋编练的两六百人。荆海前后在夏州编练了五个营的团练。征讨灵州组建丰林团用去了三个。现在还剩下两个将近六人。加在一起就是九千新兵。我们要在一个月内将这九千新兵编成九个步兵团。样加上我们原的六个步兵团。我军总兵力就将达十五个步兵团。细封在河套地区收拢的部落游骑现在正在进行整编集大约再过两个月就能成军。那时候我们在河套地就将有四个半骑兵团外加一个半步兵团总计六千步骑的兵力。我军的骑兵兵力将达到五团。两天前传来的灵州军报。他们半个月前在大河西岸青铜峡南击溃了冯家的主力。不过我给了他严令。眼下的情势容不的我们慢慢和冯继业泡蘑菇了。最迟到一月底。盐灵司必须肃清灵州之敌。冯继业是死是活我不关心。我要的是灵州地方。最迟二月底之前。沈君必须将灵夏的架子给我撑起来……”
他一口气说这许多。在座的诸将却没有一个提出异议。便仿佛他们这位大帅制定的这个极度疯狂的计划是理所当然一般。李文革又了众一眼。轻声说道:“军队不能养着。养来养去养懒了不说。坐吃山空们总有一天亏老本。军队是用来谋取经济利益的。因此过了这两个月的整编期。咱们就的准备打仗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