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1 / 2)

加入书签

 黄昏,申时,鲁县城北十里处,一处树林之中,在夕阳的映照下隐约可见一些士兵和战马的身影。视线拉近,军旗上的“曹”字表明了这只军队的身份,略小些的将旗上分别绣着“张”、“曹”,这只军队的身份这时也呼之欲出,正是张辽率领的报复徐州军的曹军。

此次出征,张辽原本请曹操派李典随军,可是李典却在征讨袁术后生了病,于是曹操就将最近才由王朗举荐而来的于禁派来了,不过于禁目前只是一个军司马,曹操的意思也就是让张辽考察一下于禁的才能。在出征之前,那个坐不住的曹洪也在不断的软磨硬泡之后终于让曹操同意他也随军出征,于是在张辽带兵出发时,原定的主将张、李、满三人变成了张、曹、满三人。

大军出征之前秘密集结到济北国刚县,在每个士兵随身携带了三日的干粮后大军在深夜开拔,向鲁国汶阳县进发。清晨,只有数百士兵的汶阳被团团包围,在曹军弓箭手两轮威慑性的覆盖射击后,汶阳守军开城投降。张辽一面封锁消息并留下满宠和两百士兵镇守汶阳等待泰山太守应劭派人接手,一面和曹洪迅速整顿兵马南下,急行军70余里路,在黄昏之时到达鲁县外围。

“子廉,传令下去,让全军士兵抓紧时间休息,我准备在深夜进攻鲁县。文则,你将斥候隐蔽放出,以此树林为中心,监视周围情况,万不可泄露我军在此处的消息。”张辽说。

“末将遵令!!”没有什么废话,曹洪、于禁领命而去。

张辽又将张成叫到身边,说:“张成,你带着‘狼牙’隐蔽靠近鲁县城垣,入夜之后伺机登城。打开城门后迅速通知与我,我自会率军赶来。此次行动事关重大,如何动作由你自行决断,我只要结果。但是,你们绝对不能在大军入城之前惊动鲁县守军。可能做到。”

听到张辽的话张成低下头思索了片刻,抬起头毫不犹豫的说道:“回禀将军,能做到。”说完,张成用坚定的目光和张辽对视。

看到张成如此有信心张辽也很欣慰,“狼牙”卫士建立多年了,虽然也久经战阵,屡建功勋。但是,对于以后世的特种兵为原型而建立的“狼牙”部队,之前的战斗经历根本就没能体现出这只部队的真正价值。而此次攻击鲁县,虽然战争规模不大,攻击目标也不强,可是这种用精锐小部队偷袭的战法却是“狼牙”第一次将当年张辽教给他们的特种作战方式付诸实践,这也是特种作战方式第一次真正的用于实战。“意义重大啊!”张辽想到。

“好吧。既然如此,你现在就带队出发吧。”

“喏!”

看着张成带着“狼牙”远去的身影,张辽也将心提了起来,虽说鲁县仅有两千守军,而且战斗力也无法和普通曹军士兵相提并论,更不可能是“狼牙”的对手。可“狼牙”此次毕竟是第一次偷袭城市,若是被守军发现,两千人再弱,蚂蚁多了也能咬死大象。

“张新,叫我们的人注意鲁县方向的动静,随时准备增援张成。”既然担上了心,张辽也不会打肿脸充胖子,故作镇静,他立刻命令张新和自己的亲兵队随时候命。百人规模的亲兵队也不会影响到全军五千人的休息。

现在,曹军的编制在张辽的建议之下,各将领的亲兵部曲的人数要明确规定数量,其余士兵或者让他们回家(古代将领的亲兵大都是由自己的族人组成)或者全部打散编入大军之中。张辽在曹操面前陈述时的理由是:私人部曲过多,时间一长必然形成强枝弱干的局面,实是天下动乱的诱因之一。主公欲平定天下,此一弊端当提前着手解决。曹操思虑再三,最终同意了张辽的建议。从此,曹军将领的亲兵规模就被控制在了一百人之内,索性的是这项规定实施的早,当时曹营之中有实力的将领除了张辽外就是夏侯氏和曹氏的宗族将领,反对的意见可忽略不计,而后来加入曹营者又因为延续下来的惯例而被迫控制自己的亲兵部曲的规模,所以,曹军实力强悍,可曹军将领的个人实力却无法和其他诸侯的麾下将领相比,这也保证了曹军乃至日后的魏国都没有发生东汉末年诸侯割据的局面。这也是张辽为了日后避免发生唐朝末年藩镇割据的情况而做出的努力之一,至于是否会变成类似宋朝的变态的强干弱枝的状况,张辽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毕竟他能力有限,无法将所有的危害都完全控制住。

而作为建议者,张辽也是必须以身作则,减少并控制自己私人部曲的规模。不过,张辽原本加入曹军时就只带来了一百狼骑和十八人的亲兵队,数次战斗后,除了狼牙卫完整无缺以外,狼骑也颇有损伤。整编开始之时,张辽只是保留了狼牙卫士,将其余的狼骑士兵全部打散下放到了军中,剩余的亲兵缺额只是让张成到亲兵营里随意挑了些身体强壮的补满编制,和其他将领一样,他的这只卫队也是步骑混编。

从此,狼骑就正式成为了曹军骑兵的一个编制,狼骑营也和虎豹骑一同被称为曹军骑兵的两大精锐。

“文远(张将军),我们已经安排好了。”就在张辽担心张成之时,已经安排好斥候和全军士兵的曹洪和于禁回来了。

“二位辛苦了,过来休息一会吧!”

“好咧!”

“多谢张将军!”

“文远兄,你说就张成那小子再加上你那十八个‘狼牙’亲兵,他们能在不惊动敌军的情况下打开鲁县的城门吗?”坐在张辽身边的曹洪说道。

“是啊,张将军。我也有些担心。”听到曹洪之言于禁也说道。

听到于禁的话,张辽尚未开口曹洪就不干了,他和张辽关系好,又是年轻人的性子,平时和张成、张新以及张辽的亲兵之间也经常比武较技,所以他也担心张成他们的安全。可是,这却不代表他能容忍于禁对张成他们的质疑,况且于禁现在只是区区一个军司马。“于司马且请放宽心,张成那小子为人稳重,而文远兄的‘狼牙’亲兵也是我军中精锐中的精锐,单兵实力甚至还强于主公亲军‘虎豹骑’的士兵。文远既然敢将他们派出去,打开鲁县的城门必然易如反掌!”

“子廉,过奖了。别让这帮小子太骄傲了。”曹洪的那护短的态度不禁让张辽为之好笑,紧提着的心也放松了些,不过他可不能让曹洪继续发挥下去。作为宗族将领,曹洪原本就自命高人一等,只有那些明显比他强的人或者是曾和他同生共死的人才能得到他的认可,所以外姓将领中也只有张辽、乐进和李典才符合曹洪的标准。而于禁作为原兖州军官,虽然他原来的直属上司是和曹操关系极好的鲍信,也没能赢得曹洪的尊重。而于禁对张成等人的担心在张辽看来不过是正常的反应,在曹洪眼里就变成了对张辽的质疑。以曹洪的小心眼,绝对会让于禁下不了台,甚至造成两人之间的对立,这可不是张辽希望看到的,也有违曹操的意愿。所以他立刻开口打岔,做起了和事老。

“于大人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张成他们虽然久经战阵,可是偷城袭营这还是大姑娘上嫁人——头一回,就连我也也有些担心呢。”张辽的俏皮话立时冲散了现场刚形成的略有些紧张的气氛,而且不同的称呼也向曹洪表明三人关系的亲疏。接着,张辽又开始转移曹洪的注意力。“子廉,一旦张成他们得手,我们就要立刻出动。这次由你率骑兵先行,你就先去检查一下骑兵的状况吧。”

打发走了曹洪,张辽这才有时间和于禁交谈。对于这位在历史上和自己齐名的曹魏“五子良将”之一的于禁于文则,张辽十分的感兴趣。

历史上的于禁原为鲍信的部将,鲍信在征讨黄巾之战中阵亡后于禁归属将军王朗。后来被将军王朗(此王朗不知道是不是那位被孙策驱逐的会稽太守王朗)举荐给曹操,拜为军司马,随后攻徐州、讨吕布、征黄巾、伐张绣,屡建其功。

在曹操被张绣偷袭败走之时,全军大乱,唯独于禁独自约束所部兵将,且战且退,虽有死伤而不相离。待张绣军士兵追赶稍缓,于禁徐徐整队,鸣鼓而还。在尚未回到曹操大营之时,在道旁看见十余人被创裸走(就是受伤后裸奔),于禁问其原由,答曰:“为青州兵所劫。”于禁大怒,对他的部下说:“青州兵同属曹公,而还为贼乎!”于是率兵讨伐青州兵,数之以罪。青州兵急忙逃到曹操那里哭诉,而于禁却不急着见曹操,反而先立下营垒。许褚和于禁关系不错,派人通知于禁:“青州兵已诉君矣,宜促诣公辨之。”于禁却说:“今贼在后,追至无时,不先为备,何以待敌?且公聪明,谮诉何缘!”在将营盘全部安排好之后于禁才入大营晋见曹操,向曹操陈述当时的情况。曹操听完于禁的陈述后大悦,说道:“淯水之难,吾其急也,将军在乱能整,讨暴坚垒,有不可动之节,虽古名将,何以加之!”於是以于禁前前后后的功劳,加封益寿亭侯。

于禁军旅生涯的巅峰之作在官渡之战前期,那时于禁坚守延津,仅凭两千兵力就使袁绍的数万大军不得前进。袁绍军变着法的进攻手段却一一被于禁所化解,始终无法击破于禁的防守。史书《三国志-于禁传》记载:太祖初征袁绍,绍兵盛,禁原为先登。太祖壮之,乃遣步卒二千人,使禁将,守延津以拒绍,太祖引军还官渡。刘备以徐州叛,太祖东征之。绍攻禁,禁坚守,绍不能拔。于是,从此后曹营有了“守城必有于文则”的说法。于禁也成为了和张辽、乐进、张郃、徐晃齐名的名将,即曹魏的“五子良将”。

不过在建安二十四年,于禁率军增援曹仁却遭遇天灾,大雨倾盆,汉江水溢,于禁大军被淹,无力抵抗关羽的进攻,于是向关羽投降。关羽被吕蒙击败后又投降孙权,被囚禁于东吴。直至曹丕称帝,孙权称籓之时才被孙权遣返。后病逝,谥厉侯。

“文则,子廉与张成他们颇有些交情,性子又有些急,还望文则勿要见怪。”张辽说道。

对于张辽的自来熟于禁倒是有些不习惯,“张将军……”

“嗨,文则,你我即为同僚,此次又一同出征,按照西方佛教的说法,这就是缘分。既然你我有缘,私下里就不必太生分了,互称表字就是。”张辽依然致力于拉近两人的关系。曹操的用人方略是唯才是举,以于禁的能力早晚会在曹营出头,现在打好关系总不会错。况且有了重生的自己,刘备都不见得能发展壮大,于禁樊城兵败之事也就没有发生的可能。

“啊?好吧!”于禁也不是扭捏之人,见张辽如此也就答应下来。

“文远,你真的不担心这次的偷袭。”于禁再度就偷袭鲁县提出了疑问。

“担心!怎么会不担心呢。”张辽并未掩饰什么,他说:“张成他们原本都是骑兵出身,虽然我曾经对他们进行过偷袭城墙和营寨的训练,可是实战却是头一回。不过他们的实力我还是相信的,他们一定会完美的完成这次任务。”话语之间张辽依然流露出了对张成他们的信任。

“也对。可惜鲁县比汶阳要大的多,城墙也比汶阳坚固高大。否则用攻取汶阳的办法就可以了,无需现在在此担心了。”于禁仿佛也在用语言打消张辽和自己的担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