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上)(2 / 2)
赵云没有回答,但是他的眼神给予了张辽肯定的答复。
“这不过是刘备伪装的好!现在就让我来揭开刘备此人虚伪的面容吧。”张辽说道。
“你……”
张辽一举手让赵云不要说话,“子龙,你现在什么都不要说,听我说完可好?”
“……”赵云点点头。
张辽见赵云同意了,于是开口说道:“刘备,字玄德,幽州涿郡涿县大楼桑村人氏,幼年丧父,与其母贩屦织席为业。年十五岁,外出游学,尝师事郑玄、卢植,卢植公因其爱好狗马、音乐、美服却不好读书而不喜其人。黄巾起,州郡各举义兵,刘备从校尉邹靖讨黄巾贼有功,除安喜尉。不久因鞭打督邮弃官。都尉毌丘毅奉大将军何进之命赴丹杨募兵,刘备亦随同前往,至下邳遇贼,力战有功,除为下密丞。复去官。后为高唐尉,迁为令。诸侯讨董,刘备为贼所破,往奔中郎将公孙瓚,瓚表为别部司马,使与田楷以拒袁绍。数有战功,试守平原令,后领平原相。然后就是奔北海,投徐州。我没有说错吧?”
赵云默然。
看到赵云的样子张辽说道:“子龙没有反驳,想必我没有说错。下面我就来说说为何我要说刘备此人虚伪。刘备幼年之时,曾与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曰:‘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此乃楼桑村百姓人尽皆知之事,刘备近日也常常提及,由此看来,刘备自小就是天生“反骨”,有谋逆之志,而他又宣称自己为汉室宗亲,如此即为不忠。这么说,想必子龙不会反驳。”
赵云听张辽这么一说,嘴倒是开合了数次,却没有出声。
“老母贩屦织席供其读书,其却好狗马、音乐、美服,好交结豪侠,就是不好读书,平白浪费老母辛苦所得。又借口游学,不顾老母年迈需要照顾而流连在外不愿回家,直到老母过世才回到家中,此为不孝。
其势穷而投徐州,徐州出兵出粮帮助与他,他却暗算徐州将领(刘备暗算曹豹一事张辽早就告诉了赵云),砸毁徐州官员家宅,强抢官宦家眷,此为不仁。
其征剿黄巾时曾投靠其师卢植公,让卢公遭难时其却离开卢公转投皇甫嵩,公孙瓒为其师兄,更有提拔之恩,如今公孙瓒陷入苦战,其却借口援助徐州而远遁,此为不义。
如此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徒,难道不是虚伪之辈,又怎值得子龙倾心相投?”张辽一番长篇大论下来自己都觉得口干,说完后端起身边的杯子,将水一饮而尽。
张辽的话有理有据,让赵云根本无法反驳,他也没想到这位曾让他视为明主的玄德公竟然有如此多的劣迹。其实他不知道,张辽这些话虽然都是事实,但话语间避重就轻、删删减减,再颠倒一下前因后果是免不了的,如此炮制出的内容自然是对刘备极为不利的。但此时刘备也不在场,无法亲自反驳,甚至有些事即使他在场也无法反驳。
半响后,赵云开口说道:“玄德公身为汉室宗亲,以……以振兴汉室为己任,即……即使……即使用些手段,也……也是因为当前弱势的无奈……无奈之举……”这段话他说的犹犹豫豫,估计连他自己都不会相信。
张辽一听就知道,这不过是赵云在潜意识里在为刘备寻找借口,因为刘备当时为了拉拢赵云还是狠下了一番功夫的。但是张辽更明白,赵云的心已经动摇了,对于他这样的以忠义为先的人而言,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罪名是最让他反感的,而且他和刘备相处的时间并不长,不会向关羽、张飞那样对刘备死心塌地。
“汉室宗亲?败家的都是汉室宗亲!”张辽说道:“黄巾之后,如今的益州牧刘焉当时为太常,建言皇帝恢复州牧旧制,然后欲求取交州牧,以避世难。然其听侍中广汉董扶私谓:‘京师将乱,益州分野有天子气。’意更在益州。其后就乘益州动乱之际,谋得州牧一职。上任后,联络当地五斗米道,授其教主张鲁为督义司马,并派其与别部司马张修将兵掩杀汉中太守苏固,断绝斜谷,斩杀汉使,从此益州与中央道路不通。还以天子之制,造作乘舆车具千乘。其人可依靠否?荆州牧刘表,单骑入宜城,平定荆州,然却在董卓篡逆时只顾自保,其人可靠否?还剩下一个扬州牧刘繇,偏安一隅,不说也罢。如此汉室宗亲,能振兴汉室否?”
张辽这一番对诸侯中的三位汉室宗亲的批判不是很犀利,却也让人无法分说,刘焉之事众所周之,甚至刘表还因为刘焉违制造作乘舆车具一事上表过长安朝廷。
赵云出身不高,又久在幽州,忙于征战,自然不会知道这些诸侯间人尽皆知的事情,如今他听到张辽这么一说,心中对汉室宗亲的信心弱了许多。
张辽对此也有察觉,立刻乘热打铁,说:“况汉室宗亲谋反者自高祖开国至今四百年,丧命于此者比比皆是,七国之乱更是险些动摇国本,所以说,汉室宗亲才是最不可靠的。听说刘备常以最肖高祖皇帝自居,高祖乃开国之君,刘备若无谋反之意,又怎会如此比拟?”
张辽这一记重击更狠,彻底打击了刘备在赵云心中的伟岸形象。<div>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