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百十四.帝国银行(上)(2 / 2)
帝国地政体。很大程度上和明朝地内阁制想像。不过作为天子地刘宏手里却握有最大地权力。而且内阁省也不会有御史台来掣肘政务。当然御史台虽然退出了政务。但是在监察系统地权力却更大。直接向刘宏负责。和枢密院一样。
而内阁省和下辖地六部编制也一再扩大。内阁省里地位最高地是七名宰相。但是实际负责处理各种繁琐政务地却是一批年纪在四旬左右地干练官僚和大批从帝国大学毕业地专业技术官吏。而六部随着帝国工商业经济地兴起和各种农业以及科学技术地发展。也陆续被拆分。成立多达二十个部门。比如工部被拆分成了农业部。水利部。建设部。交通部。当然这些都是出自刘宏地授意。部门被细分后。其办事效率也自然提升。而帝国地中央官僚系统开始全面向专业地技术官僚和精英式培育为主。
刘宏限制了科举地适用范围。对他来说。像隋唐以后地科举。除了消灭了门阀制度。实际上其功效尚不抵其危害。之后历朝历代地冗官冗费就是无节制地科举造成地。而僵化地科目则让官僚地能力低下。大批地官僚都是只能动口不能动手地庸才。
而且以帝国地社会形态。如果直接照搬隋唐地科举制。刘宏可以预见自己会得罪大批地豪强和世家。虽然以他对军队地掌握。这些人即使不满。他也可以压下去。但是那毫无利益可言。所以他才将原先地察举制度和科举制度结合。弄出了现在帝国地官僚选取制度。
虽然刘宏在名义上确定了帝国要推行义务教育,而科目相当后世小学到初中的程度,但是实际上这是办不到的,目前也就是在帝国的繁华和富庶地区实行,六岁到十四岁都可以进入帝国开办的学堂接受教育,从十六岁开始就可以参加第一次科举,直到二十岁为止的四年里,只要能考入帝国大学或帝国在州一级监察区兴建的帝国大学,就基本上取得了士人的资格,然后再在帝国大学里选择自己以后要出仕的官职学科,四到六年以后,顺利毕业才能去各地当一个技术官僚,而想要直接进入中央官僚系统,就要参加第二次科举,基本上可以说是相当严格的选官标准,当然这种科举也对四十岁以下的普通官吏开放。
从表面上看,刘宏让寒门弟子也有了通过正常途径做官的机会,而一切都显得严格而公平,但实际上不然,就比如义务教育,现阶段能受惠的人极少,而那些豪强世家凭借其财力自然能让自家的子弟能有更好的教育资源,另外刘宏也准许第一次科举落榜的学生在一定的名次内出钱入读帝国大学和州级大学,当然这些资金被全部用于义务教育。
以这种情况而言,最后寒门子弟和士族子弟在新晋的官僚体系中,其比例只有三比七,甚至更少,但是刘宏从来都没指望过一开始就能改变帝国官僚的构成体系,这样的比例对他来说很理想,随着时间的推移,寒门子弟出身的官僚会越来越多,而义务教育的受惠面变大,经济民生的持续发展,都会扩展士族这个阶层,一旦士族的总体数目变大,那么也就不存在所谓的特权不特权了。
无论任何政权,都是金字塔形的,也好,民主也好,都是少数人统治多数人,只不过前者更侧重武力,而后者则更侧重宣传或者说是愚弄,对刘宏来说,他解决不了这种体制上天然存在的问题,他所能作的就是让金字塔的最底层变成世界上其他的国家和民族。
刘宏离开了御花园,现在他每天大半时间都花在了教育儿子和那些被他提前找来的人才,历史已经改变了,他不能肯定不会随家族去江东避祸的周瑜还会成为历史上杰出的统帅,出于某种人才收集癖的心态,刘宏决定亲自对周瑜他们进行精英式的教育,以免他们会在改变的时代里趋于平凡或是成为纨绔子弟。
在帝国,除了周瑜他们,还有无数穷苦人家的孩子被选入了帝少年军校,年纪都在六岁到十岁左右,他们从小接受的就是效忠于刘宏的洗脑教育,在二十年后,刘宏将在帝里拥有一支数目可观的死士军官团,他们年青强健,接受最严酷的军事训练,最重要的是他们的忠诚无与伦比,无论何时,刘宏从来都没放松过他对军队的控制。
内阁省里,杨赐和手下的技术官吏们都是有些忐忑不安,帝国银行的构想很早以前天子就给他们提过,甚至专门在帝国大学里组建了一个学者组进行专门的研究,而内阁省曾数次想要建立帝国银行,但是都给天子以时机尚未成熟否决了,不过现在河东河北这些帝国的精华地区工商业已经初步形成了规模,而大运河的全线通航,也让帝国南北间的贸易大幅度增加,再加上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对帝国经济的促进,他们认为是时候建立帝国银行了。
刘宏看着内阁省所写的帝国银行的议案,一页一页翻得很仔细,新的币制和帝国银行的建立对帝国的影响实在太大了,就算是他也不得不提起十二分的小心,不敢贸然从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