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蛮族战史(1 / 2)

加入书签

 ——图鲁尔国的国都瓦喇城。

苏小贵等人在经过一天的赶路后终于来到了这个传闻中的城市。对于中原人来说,只要是知道西北蛮族的人就不会不知道瓦喇城。自从数十年前图鲁尔国的新王伊势邪登上王位后,这个野心勃勃的人就以瓦喇城为中心开始了一个又一个野心的计划。那时西北蛮族还只是一个统称,由数十个少数民族共同组成的统称,伊势邪成为图鲁尔国的国主后,首先下令全国进入战时状态,向四方出兵统一蛮族。当时的人都以为他疯了,以一部之力同时向西北其它各部落开战,不是疯了是什么?

但是伊势邪雄才大略,以不到六年的时间里便基本一统了蛮族各部落。对于投靠他、亲近他的人他会大力拉拢,表现出一副善良的面容;但是对于抵抗他、杵逆他的人,他又会以雷霆手段毫不留情的将其剪除,这样经过了十年征战,在伊势邪以不到四十岁的年纪便正式成为西北蛮族共主,其号“大呼图”,是蛮族语里的大国主之意。。

统一蛮族后的伊势邪并没有松懈,他很快又制订出一个新的,甚至是更加疯狂的计划——吞并中原!

经过长达六年的准备,在伊势邪一统蛮族后的第七个年头,他从图鲁尔国都瓦喇城发出命令,统御草原各部对中原大夏朝发动奇袭!当时蛮族以图鲁尔国的十二万精骑兵为首,又胁从各部族的壮丁共计十五万人共同出击,号称兵力达五十万人。

大夏朝措不及防之下被伊势邪率精骑一路势入破竹,连克北方诸省重镇,最后一直打到大夏国都安京以北四十余里的郊外,当时大夏朝全国上下震恐,一时议和之声、迁都避让之声一片。。

幸好当时的大夏国主夏无忌也是一位英明之主,在掌管兵部的威武王托病不肯应战,朝中大部份臣子都主张议和的情况下顶住压力,坚持要与蛮族骑兵决一死战,当时夏无忌一面向中原各路诸候发出出兵勤王圣旨,一面向昆仑、峨嵋、蜀山等各大修真门派请修真者们下山助阵,同时还假意派人与蛮王伊势邪议和拖延时间。

当然伊势邪也有自己的算盘,因为他此次是突袭大夏国都,所以只带了十二万精骑突进,而把十五万蛮族战士远远留在了身后,此时战局也十分微妙,如果处理不好,就算伊势邪能攻克大夏的都城安京,也有可能被随后赶来的各路勤王之兵给围歼,因此他干脆将计就计,故意给夏无忌时间整合兵力,同时也等待蛮族随后的援军。。

最后两国在大夏国北边四十里的郊外展开了一场极其惨烈的决战。当时大夏朝一共组织了二十五万步兵,五万骑兵,另有一千余名各派修真,共计有三十万人。西北蛮族仍是图鲁尔国十二万精骑,草原各族十五万步骑混兵,另加两三万沿路抢掠来的两万奴隶,共计二十九万大军。

双方实力相当。

战争的胜负天平其实并不在战场上的战士身上,而在于指挥他们的人。。

这一战分别由蛮族国主伊势邪和大夏朝皇帝夏无忌亲自指挥。

夏无忌从各方面来说都是一个英明的皇帝,除了一点——他并不是一个特别出色的指挥家,他并没有过人的军事才能。

决战之日,伊势邪首先指挥十五万草原各部战士对大夏朝的军阵进行冲击,然后又将两万奴隶做为预备队继续投入战局,最后才令图鲁尔国精骑兵向前冲击。

安京城四十里外的西郊霎时变成了一座棋盘,而数十万往来冲杀的战士就是棋子。以野战来看,大夏朝以步兵为主的战阵完全不是来自西北蛮族的这些马背上的民族的对手,战局的最后结果是大夏朝的骑兵被十五万蛮族战士拖住,而二十五万步兵则被伊势邪的十二万骑兵一口吃掉。。

大夏朝的抵抗在图鲁尔国的骑兵冲击下终于在日落前崩溃。

西郊城外四十里血流成河,在抛下了超过二十万的战士尸体后,大夏朝皇帝夏无忌慌忙率领数万残兵回撤,而伊势邪则指挥自己的胜军一口气又往安京城推进了二十余里。

这一战无论从哪一方面看都在预示大夏朝已经衰落,而蛮族在国主伊势邪的带领下正像一颗不断升起的新星,即将成为新的天下共主。

大夏朝的主力已经在西郊一战被蛮族吃掉,整座安京城除了几万禁军完全是一座空城。。就在所有的人都以为乾坤已定时,夏无忌终于做出了他这一身最大胆的决定,起用光明皇后石碧烟为将,率安军城禁军与皇宫御林军做最后一搏。

基本上夏无忌此举也是死马当活马医了,如果没有奇迹发生的话,他这个皇帝将随着安京城和大夏朝一起被写入历史的卷册里,然后灰飞烟灭。

奇迹果然发生了,石碧烟虽为弱质女流,但竟是一个天生的帅材,她只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对手中的三万禁军进行了成功的整合,将他们变成了一支合格的骑兵部队,然后主动向蛮族伊势邪发动了进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