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并不风流的逃亡(求订阅!)(2 / 2)
真真是亏了这个小罗青了,其他侍卫都好办,唯独段文昌不知道该怎么出城门。。城门是留给普通人走的,能跟李诵来这里的侍卫,都不是普通人,走城门对他们而言只是一个迫不得已的选择,比如大天白日的,再比如在长安那种拥有不走城门的能力的人比较多的地方。现在在郓州,没有了那么多的限制,正好潇洒一把。昨天晚上,王武已经带着十个侍卫出了城,准备在城外接应。今天晚上,吴赐友他们几个剩下的人就要出城了,所以段文昌的事情,很头疼,吴赐友已经找好了几根麻绳,准备把段文昌绑在身上带出去了。可是昨天晚上的事情,让他很是担心。
昨天晚上,依然是戌时过后,依然是凄清朦胧的月光、银白的地面,依然是四道人影,闯过道道路口,避过巡逻和更夫,唯一不同的是,段文昌换成了李诵。当然,有了昨晚的事情,他们当然不用钻水道门了。到了墙外,吴赐友大摇大摆地从郭府后院的外墙走过,还抬头看了看院墙,似乎像是一个想翻墙而过的蟊贼,这使得那蹲在地上的眼线顿时来了精神,悄悄走上去,拍了装作没有注意到的吴赐友的肩膀,道:
“小贼,爷爷等你多时了!”
只是话未说完,人就浑身一麻,瘫了下去。。后面的王武把这厮拖到了贴墙的暗影下,小罗青自然又把手伸进了这厮的怀里,这次不但摸到了腰牌,还摸出了一壶酒来。而吴赐友则把李诵背在身上,纵身跃上了院墙,接着熟门熟路的把李诵送到了郭日户房里——这一日,郭日户门前门后分外热闹,不但有李师道的人盯着,还有吴赐友派来的人盯着。事关李诵,吴赐友不可能无来由的相信任何人,倒是李诵本人很大度,丝毫不怀疑郭日户。其实不怀疑是假的,只是李诵现在只能押这一注了。果然这一天没发现郭府有什么异常——到了郭日户那里,郭日户已经灭了灯,坐在床前在等候了。听到吴赐友发出暗号,忙开门放二人进来。为了今天晚上迎人,郭日户把自己夫人都支到别院睡了。
吴赐友放下李诵,向郭日户抱拳道:
“郭大人,这位就是黄先生。。黄先生的安危就拜托您了!”
郭日户自然满口答应,让吴赐友放心。郭日户望过去,只见这黄先生面容略有些憔悴,精气神却很好,正含笑看着他。郭日户见这黄先生负手立在那里,并不主动见礼,想来能让段文昌奔走的这黄先生地位不低,搞不好亲王郡王也是有可能的,忙自己主动作了一揖,口中也不念叨“久仰”,而是说“黄先生好”。这个时候李诵自然也不能太拿糖,回了郭日户一个半礼,道:
“郭先生好。”
这就暂时把两人的地位高低抛到一边了。吴赐友向李诵施了一礼,鼻子陡然有些一酸,道:
“爷,您多保重,小的先走了。”
李诵知道他是担心自己,心里暖暖的,点点头,吴赐友就退出去,走了。这一个小细节以后一直留存在李诵的记忆里,成为吴赐友以低级侍卫身份逐渐平步青云的最大情分。
吴赐友走后,李诵依然盯着门看,那种气质真不是能装出来的。。郭日户不知道该说什么,就着红红的炭火,问道:
“黄先生,您吃了吗?”
这句极具中国特色的问候语让李诵情不自禁的微微一笑。半夜里,郭日户的房间的灯突然亮了,厨子被叫起来,吩咐做几个菜,烫一壶酒,送到老爷房里。厨子已经习惯了郭日户半夜叫菜的习惯,嘴里嘟囔道:
“这些个读书人,就是倒霉了也不让人消停。”
不过或许是知道郭日户明天就要启程离开郓州,厨子今晚的菜做的倒是很用心。烫了一壶酒,都放在一个提盒内,送到了郭日户房内。
皇帝当久了,未免会沾点臭毛病,比如李诵,盯着几样精致小菜,肠胃嘟嘟叫,却不肯动筷子,这倒是让郭日户心生不快,伸出筷子每个菜都夹了一点,李诵才放心享用。不过在郭日户给他斟酒的时候,李诵又说了一句:
“以后家里装酒不要用铜壶了,铜是重金,人消受不起。”
铜历代以来一直是货币金属,人们尤其是富贵人家都以多贮藏铜器为荣,屡禁不止。。郭日户秋天去长安的时候,在许多宴席上用的也多是铜器,这时听李诵这么一说,郭日户倒是一愣,以为他别有所指,道:
“铜古代皆称为金,乃是贵器,人自然是消受不起的。世上如郭某这般凡夫俗子太多,总是免不了俗气。”
李诵本意是告诉他铜是重金属,用铜器做餐具对人体有害,因为这种理论这个时代的人接受比较困难,才这么说,却没有想到这一层,于是放下筷子笑道:
“郭先生多心了。某的意思是,铜器虽然是贵器,多用有害身体。并无他意。郭先生的意思是,现在用铜器作餐具的很多么?”
这种不食人间烟火的问话顿时让郭日户相信这位黄先生出身不俗,有心巴结了。不过得到郭日户的肯定回答后,李诵却被郭日户引导到了另外一个问题上,直到郭日户推他才反应过来。吃了些菜蔬后,李诵就休息了。为了伺候好李诵,郭日户让李诵睡在了自己的榻上,自己披着大氅在火盆前坐了一夜。这让送王武他们出城后去而复返正在屋顶上掀了块瓦朝下看的吴赐友把心放了下来。不过一直等到头遍鸡叫,吴赐友才离去。在回去的路上,吴赐友见到了高人满天飞的精彩场面。这个咱们稍后再叙。
到底是换了床,第二天一早上,李诵就睁开了眼睛,这个时候郭日户盖着大氅裹着被褥睡在外面的小榻上。夜里寒冷,郭日户又有心事,睡得明显不好,听到李诵起身的声音,郭日户也就起来了,说话时都带着浓重的鼻音。吩咐丫鬟打来面汤,厨房准备早饭后,郭日户把人全赶到了屋外,请李诵净面,用餐。当了皇帝后,从来都是自己坐着人站着,自己吃着人看着,李诵真是一点也不客气把早饭全给扫了,郭日户只好命人又送了一份上来。郭府上下后来回忆郭日户这一天的举止,都说老爷那天特别爱干净,胃口也特别好,早饭都要了双份。这一点当然也被写在了给李师道的报告上,当作笑话将给李师道听。李师道听了果然笑嘻嘻的,歪在床上,道:
“这郭日户,到外州做个刺史都这么郑重,他以为我还会请他回来吗?”
郭日户当然不是这么想的,他倒巴不得离郓州远一点呢。套用时下的流行语说,就是珍爱生命,远离李师道。等到吃饱喝足了,郭日户指着一口箱子对李诵道:
“黄先生,委屈您了,您先在那里休息会怎么样?箱子两边上下我已经扎好气孔了。”
瞧这心思费的,李诵还能说些什么?逃亡虽然不风流,总还是出去的好。好在那时的什么玩意大都大而质朴,睡在箱子里倒不憋屈,里面被子也都铺的好好的。等李诵躺下,郭日户在他身上又盖了床被子,被子上放了几根木头撑子,又放了些杂物在上面,合上了箱子。门打开,喊来两个人,就把这箱子抬到了马车上。
到底做的是违法的买卖,本以为出城会有一番周折的郭日户提心吊胆。没想到李师道生病,没人管他这个不得志的判官,一路平安无事的出了郓州。回望郓州,郭日户用浓重的鼻音说道:
“下次回来,不知是怎样一种光景呢。”
这句话是说给自己听的,也是说给藏在车内箱子中的李诵听的。不过李诵关心的是,现在长安城里,会是一种怎样的光景呢?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font-size:16px;">本书首发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 ,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div>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