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唯我无敌(1 / 2)

加入书签

 当张云赶回昆仑剑宫之时,冲天的火光已经将那里照成了白昼一般,像是在放映一部科幻大片,无数仙剑法宝纵横交错,充溢着整个空间,天空中一道道闪电好比天网似的,包围着昆仑界的上空,那是天兵所驾御的神云上萦绕的奇特景观。

大旗招展,一个个斗大的李字漂浮在天空中,在每一面大旗下,都有着一名护旗天将,围绕着名天将的是一百名披坚执锐的天庭神兵。足足十万之众,如同海洋一般的天庭大军此刻正在疯狂的朝着剑宫发起攻击。

身披战甲,手握神矛,剑宫之外,武长老带着一支刚刚集结起来的昆仑军队抵挡着天庭的进攻,虽然在人数上有着巨大的差距,但目测只有三千左右的昆仑大军,还是遏止住了敌人前进的脚步

剑宫之内,剩余的五大长老齐力发动了剑宫的护卫大阵,一道深蓝色的能量罩笼罩到了剑宫的上头,使得天兵天将们的攻击被阻在了剑宫之外。。

手持三尖两刃刀,二郎神望着自己夕日的同僚,深深的叹了一口气后,便飞到了天空,集结自己手下的兵士,同样,一杆杆云门大旗也竖立起来。在李灵萧和夜追风的指挥下,云门弟子也自发的组成了军队,随时等候开战。

站在云头,托塔天王李靖的脸上满是无奈,如今战争的形式已经证明了他的推断是正确的,虽然自己突然带军袭击,但昆仑还是稳住了阵营,当初自己便跟玉帝说过,昆仑实力雄厚,天庭很难有把握将其一口吃下。。但玉帝却认为,昆仑成立只有千年,所有修真者加在一起也未必能有十五万,以十万大军之力,攻击如一盘散沙似的昆仑修真,根本没有失败的可能。

虽然玉帝所说之话很有道理,但他却忽略了一个问题,自己所带领的这十万天兵天将,其中拥有仙人实力的不足千人,跟昆仑中的修士在单兵实力上根本不是一个档次,而且玉帝此次给自己的命令是,出其不意,直捣黄龙,在玉帝看来今天是张云登基的日子,昆仑中人的警觉性一定十分松懈,正是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的机会,但他却没想到,今天同样也是剑宫之中,昆仑修士最多的时候。。

但正所谓上命不可违,虽然没有完全战胜昆仑的把握,但李靖还是带领大军来到了这里,即便是敌人单兵实力比自己的军队强上几分,但他还是有五分胜算的,天兵们的作战方式是以百人为一队,同乘一朵神云,在战斗时,这一百人的统领可以汇集自己同僚的力量,发出一道强大的神雷,攻击敌人,集结一百人力量所发射的这道神雷,就连普通的金仙级高手也不敢硬接,所以当一百个弱小的天兵作成军阵后,威力就变得十分强大了。。

十万人就是一千个这个的小队,在李靖的号令下,天庭大军的每一次攻击,都会发射出一千道神雷,而当敌人的攻击到来时,每个小队的一百人集结能量,在自己的周围形成一个圆形的保护圈,因此可以说天庭的特殊战斗方法,就是依靠团结的力量。

当然,为了避免敌人中有超级高手可以打破一百人的防护圈,天庭中还有一千多名天将,专门负责守卫自己的队伍,这些天将都具有着强大的实力,一开始的时候,李靖所带领的大军一路杀奔昆仑剑宫,所遇到的所有抵抗,都被天庭大军的千道天雷轰成了粉末,可是当来到剑宫之时,敌人的护宫大阵却阻拦了自己的步伐,而且昆仑六老中的武长老还带领一只军队开始与自己作战。。

昆仑中的军队与天庭不同,如果说天庭军队讲究的是团结的力量,那么昆仑军队讲究的就是单兵战力,昆仑军队里的每一名士兵,在实力上都十分强大,最弱的也是仙人等级。虽然一开始交锋时有近三百多名仙人在敌人的神雷下毙命,但接下来发现了敌人攻击的强大后,昆仑仙人们便开始躲闪他们的攻击,而且还三人成伙,五人成群的用法宝攻击着敌人的同一个军阵,每当一个百人小队被攻破,他们的法阵便无法继续维持,如同不能在短时间内和其他被打散的小队组成一个新的百人队,那么天兵们就只能单独作战了。。在实力悬殊的情况下,等待他们的只能是死亡。

手下们负责攻击天兵,而一干昆仑将领在武长老的带领下,便迎上了阻拦自己攻击敌人军阵的天将们,当混战开始后,后面的天兵为了怕自己的神雷打到自己人,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那些被打散的天兵们被敌人屠杀。

大旗变换,留下了一部分人阻拦敌人的攻势,李靖率领大队人马朝后退了开来,身为一名绝世将领,他们深知,如果自己能够狠下心,命令后面的军队连敌带我一起攻击的话,只要付出千许人的牺牲,便可以将阻拦自己前进的敌人打败,但他却做不到。。

而那武长老在军队里摸爬滚打了几百年,又如何猜不到李靖的心思,他知道等自己把落单的天兵消灭后,敌人便可以集中火力对付自己了,所以留下了一部分人牵制被打散的天兵,不要他们集结后,武长老又带领一千名高手冲向了天庭大军,只要咬住敌人,那么便可以继续战居优势,而此刻昆仑中的军队有集结完毕,首先冲出来的二郎神君,在他身后紧紧跟随的是原来他的那干老部下,因为以前也接受过天兵训练的缘故,这些士兵对如何对付天兵经验十分丰富,每当看到敌人阵中闪起雷光,他们便会自觉躲闪,然后纷纷将法宝轰向同一个军阵,在进千人的轰击下,天兵的防御就向白纸一样被他们轻易的捅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