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战略转折 第二十八章 实力暴增(第二更)(1 / 2)

加入书签

 二十三日,新编第41舰队到达直布罗陀。、 /

海军司令部派来的是第二批八艘“省”级战列舰中的前四艘,即“台湾”号、“广东”号、“江苏”号与“吉林”号。与第一批四艘“省”级战列舰相比,除了“台湾”号有完备的舰队指挥设施之外,为了降低建造成本,另外三艘战列舰上都没有安装舰队指挥设备,只具有指挥编队作战的能力。

当然,减少一些通信设备,不会削弱战舰自身的战斗力。

因为建造时间更晚,所以第二批“省”级战列舰不但根据之前的实战经验教训加强了关键部位的防护强度,改进了部分舱室的设置方式,还安装了更加先进的电子设备。其中,电眼戊型探测雷达采用了双波段工作方式,具备了一定的抗干扰能力;专门为战列舰开的鹰眼己型雷达采用了减少旁瓣的相关技术,探测精度更高,反应度更快。另外每艘战舰上都配备了一种新的电子信号探测装置,不但能够测算出电子信号源的准确范围,还能对二十海里内的电子信号源进行定位。简单的说,这种电子探测设备已经算得上是最原始的被动雷达了。

相对而言,第二批“省”级战列舰在火力与度方面的改进并不大。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研制新式舰炮,特别是战列舰主炮的难度非常巨大,不然当年帝国海军也不会花上十几年才搞出了四百毫米舰炮,然后又花了二十年的时间来改进这种舰炮。

除了四艘战列舰之外,编在第41舰队里的其他战舰也是刚服役的新舰。

八艘轻巡洋舰都是新建成服役的“功臣”级。这是帝国海军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通用巡洋舰”,其战斗力比之前的“省会”级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先其主炮采用了七十二年型一百五十毫米舰炮。这种舰炮不但结构更加紧凑,而且射比以往的同口径舰炮提高了百分之五十,在比“省会”级减少了三门主炮地情况下,其主炮火力反而提高了百分之二十。

防护性能方面,“功臣”级在将排水量提高到一万三千吨左右之后。其防护能力过了战前的重巡洋舰,也远此前的所有轻巡洋舰,真正具备了防御巡洋舰主炮穿甲弹的能力,从而使其生存能力,特别是在与敌巡洋舰交战时的生存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相对而言,“功臣”级的综合设计最为新颖。

该级轻巡洋舰在设计地时候就全面考虑了综合作战能力。而不是片面地追求火力、防护与度。所谓地“综合作战能力”。即除了原来地三项主要性能之外。还要考虑战舰地持续作战能力。自我保障能力。以及作战效率。这些。都是帝国海军在实战中总结出来地。如果一艘战舰没有强大地持续作战能力。不能进行自我保障。且作战效率低下。就算其他性能再先进。也只是一艘经常返回船厂维修地战舰。而不是一艘可以在战场上使用。并且执行各项作战任务地战舰。

当时。帝国海军提出了“在役率”这个新地概念。

所谓地“在役率”。指地是战舰服役之后。执行作战任务所占地比重。比如。一艘战舰如果在一年中需要返回船厂维修二次。每次一个月。另外往返于战场与港口间需要花费一个月。在执行作战任务时。用于后勤保障地时间为一个月。那么其在役率仅仅只有十二分之七。也就是大概百分之六十左右。

以往。帝国海军轻巡洋舰地在役率都不到百分之四十。

“功臣”级轻巡洋舰在设计地时候就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按照船厂地设计指标。其在役率至少能达到百分之六十五。如果有配套地后勤保障舰船。其在役率甚至能够过百分之七十五。如此一来。在相同地时间内。一艘“功臣”级轻巡洋舰执行地作战任务相当于二艘以往地轻巡洋舰。

对白佑彬来说。第41舰队里地十二艘驱逐舰并不陌生。

这是第二批“花”级驱逐舰的前十二艘,即“太阳花”号,“百合花槿花串红”号,“鸡冠花兰”号,“六月雪”号,“石竹”号,“向日葵”号,“蕙兰”号,“建兰”号,“喇叭花”号。

与第一批“花”级驱逐舰相比,第二批次的“花”级驱逐舰的排水量并没增加多少,然后通过改变舱室设计,在尽量不降低度,不减少火力的前提下,通过增加油舱的方式使其续航力提高到了六千海里,并且使其综合防护能力进一步提高。

相对而言,第二批“花”级驱逐舰的外形与第一批“花”级驱逐舰非常相似。

即便是局外人,都能从第4舰队的编制上看出,陈锦宽与卫延年不但器重白佑彬,还想方设法的为白佑彬提供了最大限度地支持。

这二十四艘崭新的战舰在性能上绝对无可挑剔,其最缺乏的就是训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