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卷 双管齐下 第五章 十年规划(第一更)(2 / 2)

加入书签

“你们这次来,是不是确定转让技术的事情?”

薰翔宇点了点头,说道:“除了由我们确定可以转让的技术之外,我们还要向陈锦宽元帅做一次汇报。”

“什么汇报?”白佑彬深吸了口气,神色逐渐恢复了平静。

“海军十年规划报告。”说着,薰翔宇就拿出了一份文件,“我已经问过卫延年了,他说你可以接触这些敏感文件。”

白佑彬点了点头,以他的涉密级别,除了陈锦宽与卫延年不想告诉他的,海军的事情没有他不知道的。

《海军十年规划报告》并不是一份体制改革的文件,而是一份远景技术的预测文件。

一页一页的翻下去的时候,白佑彬也渐渐露出了震惊的神色。

在海军重点确保的十二项技术中,有十一项与董翔宇等人有关,而且这些技术,白佑彬在十多年前就听说过了。

比如,通过“加氢裂解法”生产出轻质燃油。这是董翔宇与薄文翰二人十多年来倾注了全部心血的研究课题。

早在去年,帝国就开始小规模生产裂化柴油,并且先应用到了战舰上。

现在,董翔宇与薄文翰正在研究大规模生产的工艺,主要就是寻找一种更有效的催化剂,并且改进生产方法,降低生产成本。另外,除了裂化柴油之外,薄文翰还在推进裂化汽油的生产技术,并且在年初的时候试制了一批裂化汽油,只是质量不怎么好,而且生产难度更大。

以裂化轻质燃油为基础,魏福莱开出了真正意义上的内燃机。

第一种内燃机就是应用到战舰上的柴油电机。而魏福莱现在主要在进行二项研究,一是内燃机的小型化,使其能够应用到车辆等比战舰小得多的平台上,并且成为主要动力。二是提高内燃机的单位重量功率,以提高内燃机的性能。

让白佑彬惊讶的是,以内燃机为基础,张祥云设计出了一种能够飞行的机器。

并不是以往的热气球与氢气球,而是比重比空气大,依靠气动力飞行的机器,即飞机。当然,设计还没有完全完成,试制工作也在准备之中。现在的关键问题就是,需要功率更大,重量更轻的内燃机。

配合张祥云的工作,田尚云负责开质量轻,强度高的新材料,其中就有铝合金。

让白佑彬觉得难以置信的是,这些科学家与工程师,依据他们的明与现,认为未来的海战模式将与现在的海战模式有着天壤之别,决定海战胜负不的再是火炮,而是能够投掷zhà dàn与鱼雷的飞机。战列舰也不再是海洋战场上的绝对主力,能够搭载飞机,并且支持飞机作战的战舰才是真正的主力。

显然,以白佑彬的认识,他很难理解这些“学”的观点。

更重要的是,在白佑彬看来,董翔宇他们根本就没有上过战场,更没有指挥过战斗,又怎么知道海战的展方向呢?

只是,这些权威学的意见得到了高度重视。

至少,在以往的二十年中,他们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且事实反复证明,他们的展不但提高了帝国的实力,还改变了整个帝国的面貌。那么,谁会认为他们的建议没有重大的意义呢?

关键是,董翔宇他们必须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他们的理论。

为此,在《海军十年规划报告》中,董翔宇等人提出了证明其理论的实际操作方法,或说具体手段。比如,争取在战争结束之前制造出第一架飞机,然后用二年左右的时间使其“军事化”,即具备携带与投掷zhà dàn的能力,然后在三年之内组建一支试验性质的飞行部队,并且由其来检验飞行部队的作战能力。

如果他们的理论得到了证明,帝国海军必然生一次自进入火炮时代以来,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技术革命,从而彻底颠覆以往的海战战术,彻底改变海军的面貌,甚至彻底改变海战的方式。

白佑彬不得不佩服陈锦宽的胆魄,而十年之后,他不又不得不佩服陈锦宽的眼界。

可以说,正是陈锦宽在众人都认为不可能,在众人都不相信的情况下,采纳了董翔宇等人的方案,从而为帝国海军三百年来的第一场技术革命打下了基础。等到十年之后,当所有人回头看此时的帝国海军时,恐怕不会有一个人否认科学家与工程师做出的贡献,同时也不会有一个人否认陈锦宽的远见卓识!{未完待续,}{全本小说网 <a href="." target="_blank">.</a>}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