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章 前倨后恭(2 / 2)
“啊。这么贵?”
那伙计立刻指着戒指道:“客官。这戒指托子是十足赤金。单托子便值五贯钱;上面的红宝石。是天竺产的。实价二十五贯。小店真真算要刻己的了。三十贯卖出一文都不得赚。”
农夫扳着手指头。自言自语的算:“俺和俺小子。春天开了四十亩田。刨去种子。净收七十五石粮食。夏收后粮价跌到两贯。卖出去还要十税一。到手一百三十五贯。俺小子娶媳妇。办酒席、彩礼、绸缎表里样样都要花钱……”
楚风在旁边听得明白。心下暗叹谁说中国古代粮食产量低?江南单季两石。一年双季水稻接近四石。一个农夫地极限耕作面积是三十亩。刨去种子年净产量在百石左右。普通人全年消耗粮食。包括被饲养业转化为肉蛋食品地粮食。一年六石也尽够了。则一个种植水稻的农夫就能供养十六个人。
故而江南从宋开始。就是全中国地粮仓。苏常熟。天下足。只不过苛捐杂税层层盘剥。土地兼并地租高涨。加上耕地面积有限。才使得农民只能在温饱线上挣扎。琉球土地归农民私有。没有地主收地租。单这一条就让农民收入翻一番。
“喂。大兄弟。您看这戒指划得来不?”农夫朝走神的楚风叫了一声。这店中并没有其他人。他拿不定主意。就问问旁人地意见。
伙计、掌柜就捏着把汗。生怕楚风说不好。把生意打掉了。伙计更是站在农夫背后。挤眉弄眼、打躬作揖。求楚风替他说好话。
楚风笑笑:“这戒指。三十贯倒是不贵。”
“哦。”农夫拿着戒指。想了又想。最后还是觉得太贵。挑了个赤金的。五贯钱。他肩上扛着个老大地钱褡子。取下来。拿出五贯钱给伙计。伙计一五一十的数起来。
至此。楚风恍然大悟。为什么自己进店伙计推三阻四。对这农夫倒礼敬有加:这时候。铜钱是基本货币。人们出门买东西。只要金额大点。就得气喘吁吁的扛上一大堆钱。虽然金银也具备货币功能。但主要是富商大贾使用。自己三人穿着粗布衣服。显然不是用金银地人。背上又没背钱褡子。金店伙计自然认为你是白看不买闹着好玩。
每贯钱七百七十文。五贯便是三千八百五十文。伙计足足数了一刻钟才算清楚。农夫拿了戒指出门。临走突然想起什么。抓着脑袋问楚风:“夏收前米价四贯。一收割就跌到两贯。我家里粮食大多留着呢。敢问客官。这米价将来是要涨。还是要跌呢?”
楚风笑道:“老哥回去就卖了吧。粮价还要跌呢。”
北宋年间。一石米价多在三百到六百文。南宋中期一般年份也在一贯左右。四贯是战乱时期的非常价格。琉球的一季稻收上来。米价就降到两贯。第二季稻收割后还得降价。大约会回到一贯左右。
现在工人士兵平均月薪在十贯左右。工人有年终奖。士兵出外作战有津贴、吃军队伙食免费、打胜有奖金。算下来工人年收入一百三四十贯。士兵一百七八十贯。假如粮价一直在四贯。一个农夫一年百石粮。扣了税也有三百六十贯。鬼才来做工、当兵!
粮价回落到一贯左右。农民收入在百贯左右。这样才能形成合理的薪酬体系:流血卖命的兵略多于工作安全地工人。知识技能较高的工人又略多于田间耕作地农民。琉球农民的收入。又比江南的农家高上三五倍。
敏儿把整盒子里几十件金饰细细看了一遍。终于挑了件小小的金钗。她把头发一挽。松松的做个发髻。插上了金钗:“楚哥哥。这样好看不?”
楚风眼前一亮。一年半时间。当年的小胖猫长成了大姑娘。略带稚气的发辫解开。就那么松松地一挽。就带上了青春少女特有的风韵。好像那枝头青青的苹果刚挂上红。酸酸甜甜、脆生生的。
可惜总有人煞风景。这伙人挑了半天也不知买还是不买。伙计不耐烦的叫道:“客官。这金钗实价二十八贯。一文不得让的。”
楚风微一皱眉。待要往怀中摸钱。才想起自己身上从来不带钱的。呃
见客人迟疑。伙计阴阳怪气的说:“忘带钱了?被喇子讹了?遭偷儿摸了?客官。充大头不是这般的。”
“爷。我这有钱。”法华从怀中摸出一锭大银。他一人吃饱全家不愁。军饷半文也花不出去。前天刚把几十贯钱换作了这锭大银。
“算我借你的。”楚风接过银子丢给伙计。
伙计一喜。这金钗用金不过五钱。加上手工也才值二十二贯。二十八贯卖出。足有六贯地毛利。对楚风地态度就云泥之别了。点头哈腰。唯恐有半分不恭敬。
楚风和他打趣:“不过生意买卖。老兄何以前倨而后恭?”
“客官。他是狗眼看人低。您别和他计较。来来来。这边还有波斯的猫儿眼、大食地金刚钻。”掌柜朝伙计狠狠一瞪眼。吓得他支溜一下缩回柜台后面。低头算帐。
先称称银子。正好十两重。二十八贯合七两银子。该补三两。他拿出银凿子。往大银上凿下。敲敲打打切下来一块。称一称。切少了点。又切了称。却切得略多。伙计无奈。开了钱柜子。取出几十文铜钱补给法华。
几块散碎银子。四五十文铜钱。零零碎碎的包了一个小纸包。看上去就麻烦。楚风点点头。看来。币制改革应该推行了……
<fo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