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盗墓的诱惑(1 / 2)
《河图帝览嬉》曰:"斗七星,富贵之官也;其旁二星,主爵禄;其中一星,主寿夭。""斗主岁时丰歉。"⑨《尚书纬》说:"七星在人为七瑞。北斗居天之中,当昆仑之上,运转所指,随二十四气,正十二辰,建十二月,又州国分野、年命,莫不政之,故为七政。"AB道书承此说,除继续论述其对自然界和社会的影响外,着重强调其对个人生命的决定作用。《太上玄灵北斗本命长生妙经》云:"北斗司生司杀,养物济人之都会也。凡诸有情之人,既禀天地之气,阴阳之令,为男为女,可寿可夭,皆出其北斗之政命也。"AC一些道书又说,根据人的出生时辰,人们的生命被分属于七个星君所掌管:"贪狼太星君,子生人属之;巨门元星君,丑亥生人属之;禄存真星君,寅戌生人属之;文曲纽星君,卯酉生人属之;廉贞纲星君,辰申生人属之;武曲纪星君,己未生人属之,破军关星君,午生人属之。"</p>
各人根据自己的生辰,即可找到自己的主命星。 据称,"凡人性命五体,悉属本命星官之所主掌";"凡有男女于本命生辰及诸斋日,清净身心,焚香持此真文,自认北极本命所属星君,随心祷祝,善无不应,灾罪消除"。 北斗七星从斗身上端开始,到斗柄的末尾,按顺序依次命名为α、β、γ、δ、ε、ζ、η,我国古代分别把它们称作: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从"天璇"通过"天枢"向外延伸一条直线,大约延长5倍多些,就可见到一颗和北斗七星差不多亮的星星,这就是北极星。道教称北斗七星为七元解厄星君,居北斗七宫,即:天枢宫贪狼星君、天璇宫巨门星君、天玑宫禄存星君、天权宫文曲星君、玉衡宫廉贞星君、开阳宫武曲星君、瑶光宫破军星君。</p>
一些道书又说,根据人的出生时辰,人们的生命被分属于七个星君所掌管。贪狼太星君,子生人属之;巨门元星君,丑亥生人属之;禄存真星君,寅戌生人属之;文曲纽星君,卯酉生人属之;廉贞纲星君,辰申生人属之;武曲纪星君,己未生人属之,破军关星君,午生人属之。各人根据自己的生辰,即可找到自己的主命星。</p>
风吹得李雪的发丝飘起,一头银白的发丝被发钗随意的挽在脑后,素净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火把的光线照在壁画上,看久了,让人看了心里不舒服。这样的画面,像一张发黄的老照片,照片里的场景如此寂寞,如此凄凉。 看得入神了,没发现周围有异:"其实古代对于星辰的崇拜是出于星象可以决定或反映人世间祸福休咎的精神意识,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北斗七星和二十八宿。《史记.天官书》说:'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记,皆系于斗';斗被认为是自然现象和规律的决定者,它主人间'七政';:春、夏、秋、冬、天文、地里、人道。后代的籤纬和道教都有崇拜北斗的内容,如道家武功中的'北斗七星阵';。"</p>
吕涛嘴角抽搐了一下的笑了笑,刚想补充几句,李雪却脸色阴晴不定的看向他,继续说道:"周文王龟壳演八卦,以及先古圣人都是以先天八卦推演天干地支、北斗七星的运行来预测人间的祸福吉凶的。如此看来,这神坛很有可能是人与天沟通某些信息的一种神秘的祭祀场所。"</p>
"越来越神道了。雪姐也知道这些?"吕涛很惊讶的点点头。想不到一个作家的死记硬背也如此了得,这才是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李雪要上道了,在找一个高人指点,定是一个了不起的学者。每一位成才之人,他的记忆力都是超凡脱俗的。</p>
"我们知道这些,无非是为小说增添一些神秘的色彩,别无它意。不像你们盗墓人,心术不正,学它,完全了揣摩古人的心事,"盗墓的诱惑,实难以掩饰李雪的神色,别看她表面上不像李梅那样见啥爱啥,谁不知道,地下世界中的任何器物,就等于是马路边上突然见到的一捆捆的人民币,谁不心动。天坑中,对吕涛、李梅的一言一行,其也感染的李雪那古井不波的芳心略微颤动:"不过想想也是,想那古代帝王多是骄奢淫逸之徒,他们生前享受了荣华富贵,生后还想继续享用,投入到他们墓地修建的款项也可能是生前花销的百倍千倍。他们的荣华富贵,还不是亿万百姓痛苦之上,凭什么死后还想继续享用,该盗。"</p>
被李雪这句话一说,吕涛立即从遐想中回过神来。脸颊微微有些发烫,眼神游离的掩饰笑道:"挖人祖宗阴宅的事情,自古就是要被别人戳脊梁骨的..."</p>
古墓是人生终止时最后的定格,也是储存墓主生活时代的若干文化信息的府库。叠叠累累的古代墓葬屡经沧桑变故,因各种原因往往多遭破坏。而最通常的破坏形式,是有意的盗掘。历史上的盗墓相当普遍,甚至曾经成为某些区域的地方风习,成为某些家族的营生手段,成为某些社会群体的行业特征。</p>
盗墓,是渊源古远的社会文化现象。新石器时代的考古资料已经可以看到有意识的墓葬破坏现象的遗存。在春秋时期"礼坏乐崩"的社会变化之后,厚葬之风兴起,于是盗墓行为益为盛行。陕西凤翔的秦公1号大墓,是迄今所发现的先秦时期规模最大的墓葬,也是我国应用科学考古方法发掘的最大的墓葬。这座古墓发现盗洞47个,其中有10数个盗洞直接打入椁室。</p>
司马迁写述中山地方风习,注意到"掘冢"行为的普遍。掘冢盗墓虽然是"奸事",当时却有人因此起家致富。西汉时不法贵族作恶地方,盗墓竟然成为一种骄悍者嗜好的游戏,于是有"国内冢藏,一皆发掘","所发冢墓,不可胜数"的情形。两汉一些严重的社会动乱,如吴楚七国之乱、推翻新莽王朝的民众暴动等,都有大规模盗墓的记录。汉魏之际曾经发生盗墓的高潮,据说曹操军事集团甚至设立了名号为"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专门指挥盗掘冢墓的官职。</p>
唐人所谓"群盗多蚊虻","荒冢入锄声","髓髅半出地","白骨下纵横"等诗句,也反映了盗墓风习的普遍。唐代宗时,郭子仪父亲的墓葬被盗掘,有人疑心是鱼朝恩指使。而郭子仪在御前说到此事时,承认自己所统领的军队也多有破坏陵墓的行为。据史书记载,自唐末到五代初,关中的唐帝陵墓除唐高宗、武则天合葬乾陵外,被逐一盗掘,无一幸免。</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