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九章 危险的地下世界(2 / 2)
吕涛把围在腰上的外套披在了李梅的身上。同时,用轻松的语调亲切地问李梅:"哪有这么容易的事,除非不想活了。动物也是如此..."</p>
从这里回望住处那几堆篝火,如同黑夜中天上的星星一样。但不知是那几堆篝火的太远,还是地下世界太黑,李雪眼前就象是突然被糊了一层纱布,任凭怎么使劲睁眼,也看不清任何东西,依稀可以辨认的也只有几堆篝火的光亮了,可那几堆篝火在她眼中看来,变成了绿盈盈的一抹朦胧亮光,在她面前飘飘忽忽地,一会儿有,一会儿没有。</p>
李雪使劲揉了揉眼睛,还是看不太清楚。李雪不禁纳起闷来,这才多远的距离,视力怎么就会变成这样?难道自己昨夜也没睡好?胖子和燕子俩人都是大炮筒子,说话嗓门大底气足,可如果不是他们,又是谁在蜡烛背后嘟嘟囔囔?我既看不清也听不真,但人的本身有种潜意识,越是听不清越想听听说的是什么,我抻着脖子想靠得更近一些。身体移动的同时,我心中忽然生出一片寒意,隐隐觉出这事不太对,虽然还没想出是哪出了问题,但眼前朦朦胧胧地灯影,却好象在哪里见过,在靠近那支松烛就有危险了,脑中一再警告着自己,可意识到蜡烛危险的那个念头,却完全压不倒内心想要接近蜡烛的欲望,仍然不由自主地继续往前挪动,已经距离松烛发出的绿光越来越近了</p>
李雪不懂医学,但普通人都知道人眼底的视网膜上有圆锥体细胞和细长形杆状细胞,这两种细胞中都存在同一种光感物质即视紫红质。其中圆锥体细胞管白天观看物体,细长形管状细胞管黑夜观看物体,这两种细胞中的感光物质实际上是由维生素A(视黄醇)参与的蛋白质,当光照射时,这种蛋白质发生结构的改变随之引发神经冲动传入大脑形成影像,而视紫红质自身则"褪色",若此时进入暗处,由于视紫红质消失,眼就对光不敏感了,这时就看不见物体,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有足够的维生素A,在视网膜和肝脏酶的作用下,促进视紫红质再生,恢复对光的敏感性,使人在暗处可以看见物体的形和色,如果机体缺乏维生素A,视紫红质的再生不仅缓慢而且不完全,当人从亮处进入暗处时,很长时间看不见物体,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暗适应能力下降(根据暗适应能力可以测一测自己的维生素A水平),往往由于维生素A的严重缺乏,视紫红质不能再生所引起的,就是人们常说的"夜盲症"。有人形容人的眼睛就像一台精密的照相机,而视网膜就像照相机的底片,将眼睛接收到的信息和感光进行显像,最后在大脑中形成视觉,而维生素A就是底片中的感光物质。当维生素A缺乏时,就无法使照片感光,也就无法产生视觉,尤其是在晚上,由于晚上比白天消耗更多的维生素A,所以称作夜盲症。</p>
回走的时候,李雪没有过多的语言,只是一支手拿着火把,另一支手轻挽着吕涛的胳膊。地下生活早已习惯了的她,常以为人生最大的恐惧莫过于在黑暗中迷失方向,孤独无助,四周死一般的寂静,眼前事物漆黑一片,内心油然升起的一种莫名的恐惧感可以将一个人活活杀死。那是人天生的对黑暗的恐惧,对死神的敬畏,对四周环境的不安全感,可以说后来对火的使用是人类史上最伟大的创举。</p>
看着远处时明时暗的篝火,掩映在地下世界里,有梦幻空灵的感觉,也是很美。看看吕涛朝气蓬勃的眼神,李雪的内心叹息了一下,这个一直生活在温室里的小女人,外面的一点风雨对她可能都是致命了,一定要让她走出心灵的阴影,不然她这一辈子就会噩梦不断。想到这,扶着吕涛的胳膊手,立刻紧了紧严肃道:"老公,你能看得清那几堆篝火吗?"</p>
吕涛认真的看了看远处的篝火,疑惑地看着李雪,若有所思的问道:"能讶,怎么啦?"</p>
"我怎么看得时有时无呢?"李雪叹了口气。又努力挤出来一点笑容...</p>
"不会是得了夜盲症吧?"吕涛停下脚步,又仔细的看了看远处的篝火,并无李雪所说的那种现象。忙解释道:"没什么,可能是得了夜盲症。多吃点动物的内脏就可以了,尤其是肝。"</p>
"不会有事吧?"李雪好像想起来什么,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吕涛。地下世界里,本身就不是人类久居的地方,若是在患上夜盲症,那苦的日子可在后面呢。</p>
吕涛对李雪做了一个示意她安静的动作。不由得又微微皱了皱眉头,不知道怎么着,此时心中骤然突了几下,浮上一抹不详的预感。这一生中,也不是第一次产生某种预感。然而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玩意,也是时灵时不灵。弄得吕涛至今,也是吃不准是否应该信任那种莫名的感觉。吕涛被李雪紧紧捏着的小手而回了回神,勉强的笑了一声,道了一声:"不会..."</p>
往地下隧道中的水边上走,行出数十米后,终于见到地下水的边缘。这就是在地下世界下流淌了几千年,从来都未干涸过的兹独暗河了,河水不仅流量大,而且很深,在它的尽头就是刚才见过的那片岩石下。山洞地势极低,向下走了很深,来到一座球场般大小的天然石洞之中,这里虽是天然,但是显然是经过人工的修整,地面十分平整,在这地下洞中有一片小小的地下湖,湖中隆起一块凹地,如同一个湖心小岛,只有几百平方米大小,平湖如镜,环绕在四周。</p>
走在这里,这是一段涨水退水过的缓冲地带。看来这里空气流通,泥土中除了一些玉石制品外,陶器、铜器等物都被空气侵蚀损坏得极其严重。相当数量的古物毁坏得比较严重,有些陶罐已经烂得不成样子了,一碰之下便成为齑粉,四周散落着无数锈迹瘢驳的盔甲兵刃,诸如触角式弧形剑、鹤嘴巨斧、弧背凹刃刀,盔甲上有各种富有民族特色的古怪牌饰和带扣,而这些圆盾弯刀的主人连骨头都没了,仔细找也许还可以找到几个残缺的骷髅头。年代太过久远,空气侵蚀腐烂的原因是一个,还有不知这里几时开始,钻进来很多海狸鼠,海狸鼠平时以植物的根须,和地下水中的小鱼为食,很喜欢用硬物磨牙,这地下世界里的不少东西,都被它们给啃没了。</p>
这里真是人类最后一块净土,在改革开放之后,古玩收藏再度重新展开了,有钱人把收藏古玩,当作人生品味来追寻。古玩发家至富,已是大多无业人员的梦想。最近几年,是一个考古的高峰期,大量的古墓和遗迹纷纷浮出水面。古玩收藏交流交易也极度火爆,各种大大小小的盗墓团伙闻风而动,见了土堆就挖,尤其以陕西河南湖南等地为甚,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自从新疆楼兰小河墓葬群被发现以来,人们好象才猛然醒悟,新疆的大沙漠之中,曾经的辉煌无比的丝绸之路,孔雀河沿岸的西域三十六国,胡狐、楼兰、米兰、尼雅、轮台、蒲类、姑墨、西夜...冒险者的乐园,不知多少财宝与繁荣被茫茫黄沙所覆盖着。一时间,无数探险队,考古队,盗墓贼争先恐后的进入塔克拉玛干沙漠寻宝,这是继十九世纪初沙漠探险热之后的第二次探险热潮,但是这片大沙漠对大多数经验不足的探险家来讲,正如著名的瑞典籍大探险家斯文赫定对塔克拉玛干的解释一样,那是一个有去无回的地方,死亡之海,由此得名。对新疆古墓遗迹的保护,迫在眉睫,然而官方没有足够的人力财力对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遗迹,进行发掘保护,大批的考古人员都在河南争分夺秒的发掘已经被盗墓或施工损毁的古墓。(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