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 几千年前的甲骨文(2 / 2)

加入书签

溶洞里应该有钟乳石,这个溶洞也不例外。但除了大量钟乳石外,这个洞**的岩壁上还生长着一种很奇特的"石花",名叫ANTHODITES。钟乳石是通过石灰岩滴下来的水形成的。这种水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日积月累,矿物质就随着水滴不断垂直生长。"石花"也是含有矿物质的水形成的,但这种特殊的矿物质的结晶方式与钟乳石不一样,它不是垂直向下或向上生长,其结晶方向为幅射状,结果就形成晶莹、洁白的"石花"。据说这种溶洞中的"石花"很罕见,而此溶洞中"石花"的数量占全世界已发现的50%。</p>

溶洞内通道、洞穴曲折,上上下下好几层,有好几处巨大的空间。其中一处是印第安人开大会或者聚餐的地方,估计可以容纳几百人。他们离开此地已经一百年以上了,但在灯光的照明下,我们看到那个"大礼堂"的"顶棚"--洞穴顶部的岩石,仍然有大片黑漆漆烟熏的痕迹。可见当时这里是多么热闹的一个地方。有两个问题我感到神奇,一是洞穴必须通风良好,否则人们就不能在里面烧饭、聚餐;二是洞穴的照明;当时的情况下,印第安人只能用火把和火堆照亮,洞内能见度一定很差,他们是怎样保证不迷失方向的呢?</p>

这些游客的解说员在一个"大厅"那儿把灯都关上,让游客体会一下黑暗。刹那间若大的空间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就是一个人和你鼻子对着鼻子你也看不见。这是真正的黑暗,死亡般的黑暗。游客站在那里不知所措,想着如果一个人忽然置身于这种黑暗中怎么办?怎么逃生?当年进洞探险的人们的勇敢非同寻常。</p>

</p>

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时期,这个溶洞曾在南军控制的地盘内。现在溶洞内的石壁上仍能见到南军官兵们留下的字迹。他们进来干什么?据称是收集蝙蝠的粪便,说这种粪便可以做炸药(这可不是信口开河,解说员这么讲的)。这么说溶洞内曾经有大量蝙蝠栖息。现在它们都哪儿去了呢?有人说被后来的人们给吃光了(这可能是匪夷所思)。不管怎么说,现在洞内蝙蝠一个都不见了。</p>

上个世纪初美国禁酒。这清教徒式的法律的实施使酿造私酒的活动日益猖獗,此洞又成了酿私酒的人们的据点。一次,有个十岁左右的孩子随着造私酒的父亲进了这个洞。当父亲和他的同夥忙着造酒时,他借助头上的矿灯到处乱钻,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钻进一个很小的洞穴,也可以说那仅仅是个缝隙。他艰难地在石缝中爬行了几十米,忽然矿灯照见了一个巨大的空间。他不顾一切地钻了进去,很快就看见一大片水。啊,奇妙极了,眼前是多么巨大的空间啊!岩层下到处都是静静的、清洁的水。孩子头顶的矿灯照明有限,他不知道这片水域到底有多大。当他兴奋地返回,将其探险经历告诉父亲时,那个忙着造私酒做着发财梦的汉子想都没想就认为儿子在胡说。结果这个溶洞里有个地下湖的事实因此成为"传说",直到五十多年以后,也就是1960年代,人们才决心解开这个迷。</p>

很简单,打眼放炮。朝着当年孩子指的那个神秘的去处炸出一个几十米的隧洞,很快谜底便被揭开。一个长约800英尺,宽约00英尺的地下湖展现在人们面前。日后人们还测量了湖的深度,约80英尺。</p>

实际上这是人类第二次发现这个地下湖,所以命名为"迷失之海(LOSTSEA)"。很快"迷失之海"成为旅游热门地点。这个非常清洁的地下湖的水是流动的。那么水从哪儿来,又流到什么地方去了呢?探求奥秘的人们往水里放了很多鳟鱼鱼苗,如果在洞外什么河流、小溪里发现了这种鳟鱼鱼苗,就可以追朔到地下湖的出口。但人们失望了,这些鱼苗根本不往外游,它们太喜欢"迷失之海"了,把这地下湖当成乐园。那只好养着这些鱼了,三年后这些鱼就长得一条条好几磅重。人们就把这些鳟鱼撒网捞上来,然后再撒新的鱼苗。你看看,地下湖还能人工养鱼呢。</p>

如今这些水中戏闹的鳟鱼是地下湖的一大景观。我们坐着电动汽船来到湖中间时,大群的鳟鱼都游过来,开船的工作人员便往水中撒鱼食。在灯光的照耀下。清澈的湖水能见度很好,鳟鱼上下翻滚争着吃食,有时还跃出水面。游客们开心极了。</p>

解说员讲,经过勘探,人们在这个地下湖边上,隔着岩层不远的地方又发现了个更大的地下湖,湖水也是流动的。也可以这么说,此地恐怕有条很大的,把地下湖相连起来的地下河。不过为了安全起见,当地政府还没有决定开放。在人类知道这些地下湖之前,这条神秘的地下河不知静静地流动了多少万年..."</p>

休息片刻后,吕涛在次下水,找回两根不太粗的几米长的树干后,以间距一米宽简单的捆扎了一下。又在岸边让李雪、李梅帮忙,将一块一米多宽石板放至两根树干的中间部分。</p>

"这是干什么?"</p>

"点个航标灯,"吕涛查看了周围的环境,却也找不出什么有价值的线索。说是点个航标灯,其实是吕涛想了解一下湖里还有一些他有所不知的东西。</p>

吕涛把娃娃鱼腹中的脂肪切下来一半,放至到两根树干的中间那块石板上,同石板上的木头一起点燃后,推至湖水的中心...</p>

吕涛点燃的航标灯,远处看有些像鬼节的放河灯。民间的悼念亲人祭奠,常在每月初一、十五和逝世忌日进行。汉晋以后,宗教影响日益扩大。南北朝梁武帝崇拜佛教,倡导办水陆法会,僧人在放生池放河灯。唐肃宗于759年诏天下设放生池81所。北宋真宗在1016年定佛诞日为放生日,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届时举灯玩月,放河笙歌,"僧尼道俗盆养供佛"。宋代道教得到提倡,规定中元节各地燃河灯、济孤魂、放焰口、演目连戏,不少诗人留下杭州西湖放灯欢腾的诗篇。此后,放河灯在七月半举行并随道教、佛教传播而流行全国。这一天,人们在家设酒馔、烧纸钱祭祖,到寺庙、道观参加放河灯等法事或道场活动。</p>

原始社会,限于对大自然认识的局限,较长时间,人们认为火是万物之源,成为顶礼膜拜的图腾,吉祥温暖的象征,战胜寒冷饥饿的神灵。渔猎时代,人们驾舟出海下湖为免风暴肆虐,在过危礁险滩或风大浪高时,用木板编竹为小船,放祭品点上蜡烛,彩纸作帆及灯笼放水中任其飘流,向海神祈保平安。</p>

娃娃鱼皮布满粘液。粘在手上,总让人感觉到恶心。吕涛扒了一阵皮后,实在扒不下去了,所性举刀连皮砍下了娃娃鱼尾部的一部分,用绳捆好后,一头捆在一根不是很粗的木头上放入水中,如同钓鱼的钓饵与浮漂,一同丢入湖水里。</p>

吕涛下意识地潜水摸了摸脚下的东西,拿起来一看,原来是龟甲龙骨,骨甲上密密麻麻,全是推演卜卦的古老符号和标记,但浸泡地下湖水年太多,大部分都已模糊难辨。</p>

借着朦胧的火光,三人走上了木筏子。这个大木筏子承载着我们全部的生命,接受着上帝的注视和考验。只要我们或者上帝稍加疏忽,另一个世界尽头的大门就会敞开,迎接我们陌生的灵魂。</p>

木筏子上储备着足够的木柴,前后两头都有高高的火把,中间的石板上架设着篝火。别看三人水性各有千秋,但划木筏子可不是他们的强项,木筏子离岸不久,就在湖面上打起了转转,始终无法正常前行。</p>

地下湖里寒气逼人,因为太冷,吕涛三人不得不换上羽绒服。远处的航标灯金光闪闪,真如大海中的航标灯一样,照射着附近十几平方米的范围...</p>

整理完一切的吕涛,顺着拿起一片木筏上的龟甲龙骨看了起来。李雪看着吕涛那朦胧的眼神,不由得生起了一股这个男人或许是经历的太多,而懂得一切的感觉。</p>

吕涛有意无意之间,忽然发现李雪正在聚精会神看他。深深呼吸了几口气的吕涛,平静了下情绪,一笑道:"这就是甲骨文?"(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