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欧洲的火药桶(1 / 2)
第248章欧洲的火药桶
肖峻现在的目光已经盯向了“欧洲的火药桶”了。他的几位手下也在一起盯着这里,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将于一年后(一九一二年)在欧洲爆发,而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则是在两年后开打。
肖峻在以前就知道巴尔干是欧洲的火药桶,它先于一战开打,问题是自己怎样自用这个“火药桶”来为自己获取较大的利益。
“巴尔干”一词源于土耳其语对保加利亚一座山的称呼,意为“高出平原的山”。自十四世纪土耳其入侵巴尔干半岛以来,统治该地区达五百年之久。巴尔干人民经过英勇的斗争,在十九世纪初,许多国家赢得了独立。但直到二十世纪初,土耳其仍控制着巴尔干的大片领土。巴尔干半岛上的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和门的内哥罗四国组成了反土耳其的联盟。
他们于一九一二年十月,四国联军对土耳其发动了进攻,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全面爆发。联军拥有七十万人马和一千五百门大炮,士气旺盛,与土耳其相比处于优势。土耳其很快被联军打败,失去了在欧洲的绝大部分土地,面临着军事上的全面崩溃。土耳其要求列强调停议和,帝国主义乘机干预巴尔干战争。
在这里德、奥不愿塞尔维亚强大,俄、法则支持塞尔维亚。巴尔干战争有转为德奥对俄法地欧洲大战的危险。
由于英国表示在欧洲大战发生时不会保持中立。奥匈不得不同意把这次争端交付国际会议解决。次年5月,签订伦敦条约,土耳其在欧洲500年来所有的领土完全丧失,只保留了首都和它附近的地方。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是一次民族解放的战争,原来土耳其统治下的一些巴尔干人民获得独立。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时间在一九一三年,原因是因为四国战胜以后。分配不公平他们起了内哄,交战双方: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门地内哥罗、罗马尼亚、奥斯曼帝国后来加入。结果是保加利亚战败,巴尔干同盟虽然取得了反土耳其战争的胜利,但由于战果分配不均,同盟内部产生了严重的分歧。《伦敦和约》签订后,德国和奥匈帝国利用巴尔干同盟内部为瓜分奥斯曼帝国占领地不均所产生的矛盾,极力煽动保加利亚反对其他盟国。塞尔维亚和希腊结成了反保加利亚的同盟,罗马尼亚随后也加入这个同盟,准备对保加利亚作战。保加利亚在奥匈怂恿下,一九一三年六月二十九日。保军突然向塞、希、门三个盟国发动进攻。不久,土耳其也加入反保战争,想捞回一些在上次战争中的损失。罗、土两国相继向保宣战,保军屡攻受挫,全线败退,仅一个月,七月十三日保加利亚便战败求和。八月十日保加利亚与塞、希、门、罗四国签订《布加勒斯特和约》,九月二十九日保、土两国签订《君士坦丁堡和约》。战败国保加利亚丧失了在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中所分得的大片土地。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的结果,使巴尔干半岛各国重新分化。罗马尼亚与英、法、俄协约国靠近。保加利亚则加入德奥同盟国。
由于新式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飞机、装甲车、无线电)的使用,作战方法也有新的变化:战斗队形更加疏开;军队行动更注意隐蔽;进攻多采取机动作战和迂回包围;防御多采取阵地作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