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七章 新建督造(2 / 2)
看罢之后,陈县令长叹一声,嘟囔了一句,“晚死总比早死好……”终于带着随从返回了龙潭县县城。
二月十二龙潭县十里八乡间忽然都响起了急促的锣声。竟是县衙的皂隶提着铜锣,沿着羊肠路一路敲击,同时口中还振振有词的喊着,“县太老爷有布告,即日起原棉田改种稻田者,复种棉田……”
这段话说的拗口,却是清清楚楚的传遍了四邻八乡。种棉田得利自比稻田丰厚,只因朝廷当初鼓励种棉,免除了棉田的税赋,这才使得松江布产量冠绝天下。当初官府取缔棉田时,百姓们自然不干,却是敢怒而不敢言,如今几个月还没过去,事情竟又有了反复。
官府朝令夕改,百姓们自然不肯轻易相信,便有胆大的聚集一起同去县城看布告。待果见盖着县令大印的布告贴在城门口,这才欢天喜地打算赶紧回去报喜。谁知又有识字的人说道:“这布告上还说了,咱们应天府的棉田要统一规划管理,由总督和巡抚一齐出面要新建个衙门,叫什么督造处……”
本来还欢天喜地的百姓们又迷惑了,他们不明白这统一规划管理和什么督造处究竟是干什么的,心里一时忐忑,只怕这是官府在变相的向百姓们摊牌税收。朝廷这几年征收的三饷已经够百姓们喝一壶的了,即便富庶如江南一带,也快承受不住这多如鸟毛的加饷了。
终于有胆子大的人壮着胆问布告旁边宣讲布告的县衙师爷,“敢问老爷,朝廷,朝廷可是又要加饷?”
却见那师爷满脸不屑的扫了一眼围观的百姓,斥道:“一群无知之辈,没见布告上写了吗……”他挽袖指点着布告,口中振振有词:“为百姓福祉计,棉田与织布事宜由督造处统一规划管理……”
念了一阵,师爷的三角眼陡然陡然圆睁,“都听明白了?都是为了你们的福祉,你们哪个耳朵听出了官府要加饷的?”
“如此说,官府不加饷喽?”
师爷只觉得自己好似对牛弹琴,气道:“我说的还不够明白吗?这满篇的文字,哪里有加饷二字?”
百姓们这才释然,继而又曝出了阵阵欢呼,直喊着青天大老爷万岁,捎带着竟连那师爷也颂扬了一番。听得百姓们颂扬自己,师爷顿觉脸上有光,面色也带了笑意,一双三角眼则快成了两条缝。
督造处以龙潭县为试点,呈辐射状在各府散开,包括应天府、镇江府、苏州府、松江府等各县的县令全部接到了总督与巡抚的公文,要求他们全力配合督造处行事。
不过仅凭一纸公文这些县令们哪里会轻易就改弦易张,南京六部才是他们定职上司,所谓总督巡抚也不过都是临时的差遣,将来他们事了撤治,他们如何吃得起南京六部的怒火?于是一个个阳奉阴违,竟齐齐打起了隔岸观火的主意。
只有龙潭县的陈县令是这五府二十七县里执行督抚公文最积极的人,并且没有之一。因为督抚公文里白纸黑字写着,委任他陈文柄当这新成立的督造处督办。并且还破例为他这正七品的县令,加了一个通政司正五品右参议的衔。
如此,陈县令便又多了一重身份,以通政司右参议的职衔兼掌督造处督办的差事,竟是连跃四级,升官了!不过,陈文柄却没有半分升官的喜悦,反而抱着视死如归,舍下一身剐的决绝,来办这督造处的差事。原因与其他各县县令阳奉阴违的原因大体一样,只是龙潭县曾为通匪巨商陈乃金家乡,他身为县令又比旁人多知晓了一些个中内情,自然知道他算是一脚踏进了这潭深不见底的浑水里。
自打存了这等心思后,陈县令做起事来反而没了顾虑,在县内大刀阔斧,重新整理棉田载入籍册,又按照公文所交代,重开各家织机,打算入春就先将积压了一冬的棉花尽数织成棉布。
可是却有一道难题摆在了陈文柄的面前,他抓耳挠腮,唉声叹气了许久,终是没想出一个可以解决的主意。
最后还是师爷给他出了个主意,“东主何必唉声叹气,之前镇虏侯不是送了你八字箴言吗?何不……”
陈文柄还没等师爷说完,就连连摆手摇头,“那尊瘟神躲都躲不及,如何能再主动靠了上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