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步枪与肖家民兵(2 / 2)
中国的早期火枪,在宋朝时就已经出现了,当时叫做“突火枪”,其基本形状为
是一根粗竹管;中段膨胀的部分是火药室,外壁上有|孔;后段是手持的木棍。其发射时以木棍拄地,左手扶住铁管,右手点火,发出一声巨响,射出石块或者弹丸,未燃尽的火药气体喷出枪口达两三米。
但缺点也是显而易见,首先,由于火药的原料配比问题,其推力相当有限,射程大概不到一百米,又因为射击方式很僵硬,根本不可能运用现代的“三点一线”式瞄准方式,再因为其枪管为竹管,在射击了大约四到五次之后,枪管末段的竹质就会因为火药爆炸时的灼烧而变得十分脆弱,摔在地上就会折断,更有甚者,射击的时候因为膛压过高干脆炸膛,竹子哪里撑的住那样的爆炸。这种原始的火枪真正所能起到的,也只有心理威慑作用,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火器。
而后肖遥又详细说了一遍,什么是前装枪,什么是后装枪。什么是扳机,怎么触发底火。底火触发方式在迫击炮中已有应用,是以只简单说了说。肖遥又教会他们如何拉膛线,又在枪上加了“三点一线”原理做的准星。
又吩咐人做了些器材工具,什么冲压设备、抛光设备等等。
这一做便又是两个月。当步枪做出时,众人观肖遥拿着根铁棒子也甚觉欣慰。
等步枪成型下面就开始做子弹了。
子弹的制作原料是铜,但在制作过程中会加入铅以增加其威力。弹头和弹壳是分开制作。肖遥自是全程指导如何冲压成型、加工及钻底火孔等。弹头模具成型,其后打磨抛光即可。最后装入燃料,组装。
需要严格控制的也只是子弹的尺寸,和枪管的材料及尺寸等。
全部过程都在竹园内一处僻静的小屋内隐秘进行,老实自是全程把关。步枪做出后有效射程是一百八十余步,射程内可穿墙裂甲,威力巨大。震惊之余,众人视肖遥皆惊为天人,众人本就忠心,对于这事情自然守口如瓶。
当步枪做成后,竹园内经常可闻类似于爆竹的声响。自是那肖遥按捺不住,自己先行好好地过了一把枪瘾。园外的人听到之时,便说是主家有喜搪塞过去。
园内治安肖遥是组建肖家民兵队,这就是以后肖家军的雏形。以三鹰统御,直接隶属肖遥。
肖遥隐然成为竹园内的土皇帝。当然这一切俱是隐秘进行,宋时是严禁私自组装武装力量的。对于步枪,肖遥也没多加生产,只是让人记录下制造之法,做了二百余支,真正配备民兵的,也就六十支。
配枪之人俱是忠心之人,事先都曾参加肖遥的洗脑教育。配备步枪之时,肖遥又讲了些步兵作战配合之法。分四人为一小组,相互掩护之法,分工明确。什么掩护手,近战手新名词,新思想灌输进去。
训练不同岗位的调换,比如行进过程中交叉掩护突击;还有受伤撤离、互相支持等等,重点强调整体的配合作战。又组织过几次围猎,让他们熟悉战术配合及枪械的使用。这一番训练下来,自是各个脱胎换骨,枪法水平自也翻了几番。毕竟有了准星,本就比弓箭容易些,再有肖遥所说目测距离、身位提前量等思想的灌输,不长进也是难事。
这六十人自只是肖遥竹园内的暗哨,就连住在哪儿都是秘密。肖遥称其为:密营,其中四十八人直接划到了吴用的麾下。剩下的十二人俱皆这群人中的翘楚,他们的职责就是专门负责守护内院的安全。
这一忙活就到了年底,其间朝廷内也发生了些大事。
帝任韩忠彦为门下侍郎,九月月迁右仆射,十一月拜左仆射
安惇首先见风使舵言语背主,被讽。九月,被解职。
蔡欲转向帝,不果。十月,被解职,其党羽同时逐。
九月,山陵使章惇护先帝灵驾西行,灵舆陷泽中,逾宿而行。遭人弹劾,言其不恭,罢知越州(治今浙江绍兴),遂贬武昌军节度副使,潭州(湖南长沙)安置。
蔡京则因向太后挽留他在朝廷完成神宗国史,迟至十二月被解职。
至此,徽宗赵彻底完成了前期清理工作。
肖遥的实力也大有扩张,在吴用的管理下,商会遍布全国。用日进斗金来形容也不为过,肖遥心中大定。
前世观电视剧中“汇通天下”四字大为感慨,不料今日自己也能商通天下。
“那么就让‘流光斋’真正地做到‘商通天下’四个字罢!”肖遥望着漫天的白雪,暗暗地道。
政局稍稳,肖遥的目光便又投到商业上去了。(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