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倭岛,倭皇!(2 / 2)
这一场长达半年多的内战,天赐军损失非常惨重,据统计,起码要由三至四万人要退伍,而其有七八位副军长以上,以及副将军的将领受伤,一个人手上,仅仅金钱的弥补是永远都不够的,所以刘泰才会把想法打到那些女子身上。
“请殿下责罚,是末将想歪了。”黄忠面色有点羞愧,这一场大战,黄忠的青林军随时最惨重,虽然青林军很多军长都还是临时编制的,在大战受了伤,黄忠居然没有为他们去想
“罢了,责罚就不必了,从今天起,二十万青林军骑兵并入天赐军行列,各级官员全部扶正,从今往后,青林军只负责安排百姓照常的兵役,不得参战,待得本王回转华城后,就会着手大裁军之事,骑兵不在此列,所有步卒和水师,凡是弱于他人者,全部裁减回归乡里或者安排入治安军,负责维护地方。”刘泰挥了挥手,虽然说青林军的数量接近与天赐军,但青林军的军官都是临时编制的,阵亡或伤残后的抚恤,也只有正规军军官的一半,所有说对他们很不公平。
“青林军之名也要去掉吗?”郭嘉忍不住出声问道,裁军之事与郭嘉和东方绝两人都有很大的关系,只要会比较关注。
“青林军改名青林营,不再以军制,从今往后,十八岁以上兵役者,在参加兵役两年后,可退役回到乡里,除非成绩特别优秀的,不可直接召入军,当然,若是前线受损,青林营则是兵员补给的第一要地。”刘泰点了点头,既然从今天起青林军不能参战了,自然无需再保留青林军的名号。
“青林营”郭嘉身旁的东方绝点了点头,其实改个名字根本就是换汤不换药,若真遇到军事紧急之事,青林营的役卒照样得参战,当然,刘泰做出的其他几条规例,确实能大大缓解北疆底层青年男子不足的弊端。
“主公,大军要保持在什么规模?仍旧前番规定的二十五抽一吗?”东方绝看着刘泰,出声问道。这一段时间内,原以及各地百姓大肆涌入北疆后,北疆的人口数量急剧增长,二十五抽一已经明显不合适,当然,若算是治安兵的话,那数量就非常可观了。
“依然二十五抽一保持在九十万正规军的规模,总数为三十个军团,其骑兵定为十三个军团,四十二万兵力,水师军团扩充为四个军团,新组建的两个水师军团,军长由蒋钦和周泰担任,余下的十三个军团全部编制为步卒,恩,日后改名为6军,6军主要负责守卫各地郡县,压力比较大,数量多了也是正常。”刘泰将脑的想法说了出来,其骑兵和步卒都没什么好说的,对于正规军水师部队扩军,刘泰是早有想法的,如今黄巾之乱已经平定,等于就有了四年的安定时间,这四年时间,刘泰完全可以准备攻打倭岛和东北各大邦国势力,彻底将大汉的东北疆域扩展到黑龙江一线。
“主公,在北方,水师的作用并不是很大的,有必要扩充到四个军团吗?四个军团相当于十二万兵力,再加上后勤补给,差不多有二十多万人了啊,这一笔军费开支可不少。”东方绝皱着眉头出声说道,凡是不合理的事情,东方绝都会和田丰一样,直接出言劝解,根本不知道拐弯抹角。
“有必要”刘泰点了点头,然后站起身来,从身前的桌案上抽出一卷画布,缓缓在众人眼前展开,只见画布上北疆的地形图,绘画的非常有形有色,甚至标注了东北各国的疆域和兵力,不过让众人疑惑的是,在三韩联盟的对面,居然还有一大片岛屿,看上去有和幽州的面积差不多大。
“主公,这不是秦朝时,徐福出海寻找的蓬莱仙岛吗?”东方绝指着海外的一大片疆域,忍不住出声问道。
“切,什么蓬莱仙岛,难道你们忘记了吗,近几年来在辽东一带,经常会出现一些身材矮小的倭人吗?这些人就是这个倭岛上的子民,倭岛虽然占地不大,但其内的倭民都是狂妄自大之辈,他们的皇帝,自称为天皇,蛊惑百姓言自身乃是天神的子嗣,乃是秉承天神之意统治天下百姓,非常狂妄自大,本王早就向收拾他们了,只是一直腾不出手来而已。”刘泰不屑的撇了撇嘴,将倭人的性格说了出来,然后指着倭岛心地带,恩,就是倭民的信仰之地平安京。
“殿下,这倭人的兵力怎会如此分散,而且看上去,倭民的国都平安京在倭国内并不是很重要啊?”一旁的赵云看着地图上平安京周边的势力林立,忍不住眼闪过一道迷茫之色,疑惑不解的出声问道。
这几年来,刘泰经常派探子前往倭岛查探情况,为大军的远征提前做好准备,不过因为语言不通的原因,除了能查到某些地区兵员比较多外,根本没有什么详细的信息,连当今在倭岛真正掌权者是谁都不是很清楚,不过有一个说法是,在倭岛内部,有一个以女子掌权的势力非常大,好像是什么巫女的。
“呵”刘泰摇了摇头,苦笑的看向赵云说道:“倭人的情况,我们知道的并不多,传闻在倭国内部实际统治者并不是他们的天皇,而是各地大大小小称王的军阀们,这些个军阀虽然称王,但和我大汉的一些诸侯没什么区别,在政令不清时,经常各自为战,若是决出最强者,便可带兵前往平安京,被倭民的天皇封为监国者,成为实际上的统治者,恩,传闻实际统治者的军队,被称为幕府军,很好区别。”
刘泰不知道这个时代,是不是出现什么幕府大将军的人物,只能模凌两可的说道,现在的倭岛,还处于未开化时代,历史记载的并不多,刘泰只知道现在的倭岛天皇自称为成务天皇,称帝已有五十三载之久,做这么久的皇帝,即使在华夏历史上也不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