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百户屯田(2 / 2)

加入书签

这又让周弘有些不满,一是其中没半点复职的意思,这其二,周弘不管是百户,还是原来的千户,这戍守的职责都不是他该做的事。周弘仅是个管屯百户,专管种地,至于戍守一事,自由常驻的原振武营一部负责戍守,甚至旗下的旗军,也只管在宽甸堡里执勤,而不管边墙上的轮班。但东路军走时基本上将能战的人都带走了,甚至稍稍有些气力,至少看起来身强力壮者,也被充作力夫搬运辎重随军而行。就算周弘愿意担此一责,也得手里有兵才是。辽东卫所最初的军籍建制到现在根本就算是种地的民户,与打仗毫无关系。

思前想后,周弘还是动用手中的权利,调集宽甸堡附近的几个村子里的旗军,包括军余、帮丁,在上百里宽的边墙上轮值戍守。这周弘不管也得管,谁让其是宽甸五堡这一带唯一做过千户的武官呢?宽甸堡最大,人口最多,一向是宽甸五堡的核心,其余几处堡寨就算东路军未来之前,最多驻有不到一百的营兵戍守,宽甸堡还算最多的,营兵们有将近五百。不过眼下这些都不在了,各堡寨里,留下的除了几个旗军按值守堡外,那其实就是充门面而已,再也没与什么可称为兵的人。若真要说上阵,可能周弘手下的二三十个家丁,算是唯一可以拿到列队的,其余旗军刀是能拿,但战队列阵,怕是要再往回活上个几年。

宽甸堡是沿浦石河一线的五座石堡中最大一座,堡内能容千人居住,眼下除了周弘百户一家住在这里,还有数百户人家在此安家。这些人中有卫所下的军户屯军,也有民户归宽甸堡管辖,这些人种的地,都在宽甸堡四周。宽甸堡本身便修建在平坦的河谷中,有水有田,这是必须的选择。堡外整齐的农田呈井字分布,堡城便在井字的最中间,然后四周的区域便是农田。这是辽东卫所修筑堡城时完全一致的设置,区别只在于大小,人口的多少。堡外农田按规矩是一个屯军有五十亩土地耕种,武官另有一部分田作为俸禄的一部分,但到现在,这个五十亩只存在与朝廷的文书上,实际上宽甸堡内除了周百户,没有人家能拥有三十亩以上的田地,大多数都沦为周家的佃户,说佃户也不准确,但也不同于后金的奴隶阿哈,因为这些人除一部分是后来的民户外,多数都是卫所本身的旗军身份,但自己的田,早已不归自己。就算周千户的户口博上还登记着某某名下多少田亩,就连位置距离都写得清楚,但田里耕作的却不是本人,而粮食收上来以后,名义上的拥有者也不会有半点收入,这当然都归周百户所有。另外,作为一处独立的屯田堡寨,宽甸堡内自然还有各类工匠手艺人,并且,作为边墙防御的一个重要部分,这里还有兵营,武库,粮库,火器储备也是充足的,只是现在看来,不仅宽甸堡里的旗军不会打开武库拿出来使用,就算拿出来,连抬炮上堡墙的人,怕是都凑不够。

夜色还未完全将宽甸堡覆盖,宽甸堡的大门还要再稍等片刻才会关闭,守门的几个旗军懒洋洋的靠在墙壁上,过一会儿关了堡门,便可以回去睡了。但几个旗军还未想出到底在睡前做些什么,就见大路上缓步奔来一队骑兵。

几个旗军并未惊慌,能从大路上走来的骑兵不会有危险,看着对方的黑色铠甲,却有因夜幕的降临而不甚清晰,这几个人相互看了看,便拍拍身上尘土,在堡门边列队。这队人马极有可能是那些营兵又回来的。

骑兵小队操马小跑,不一会便来到堡门处,却并不说话,直接就穿过堡门往里走,跟在骑兵尾部的一人被一个旗军认出来了。

“你是汤虎?”

马上骑兵一扭身便拔出亮晃晃的腰刀,在马上横劈一刀,恶狠狠地叫道:“要命的,就给老子丢下兵器,站着别动,不然.....”

【收藏、推荐,谢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