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二 关于找死和等死的小小差别(2 / 2)
“确实,钱大人高瞻远瞩,功在社稷”
东林人士赵凤翔心诚悦服道,廖勇也连连点头,只有最早作为大明使者跟短毛接触过的周晟撇了撇嘴,因为不想说人坏话而低下头去。
——那位钱大人不过运气好摘个现成桃子而已,若不是短毛本身早有归顺之意,任凭他再怎么口灿莲花也是无用。不过想想看也真是古怪,拥有强悍到这种程度的恐怖火器,却居然完全不想争夺大明江山,这样的反贼还真是前所未闻。
“难道说……他们当真是心怀忠义,一心为国?可他们又分明不是我大明之民啊……这些人到底是什么来历?”
周晟开始仔细回忆他最初和短毛打交道时的见闻,眼中迷惘之色愈发浓重起来。
…………
防御阵地前方一座哨塔上,因为山坡上面犹自有大量浮尘飘飞,琼海军几位指挥员只好爬到这里来观测敌情。
四十枚火箭弹的落点比较分散,但基本都打到叛军阵地中了——对面可是几万人的大军阵,本身占地就非常广阔。只是这时候想要观测战果还有点早,就好像当初在临高附近用大量伏击五千官军时的情况:那边非常大一块区域内都弥漫着大批黑烟和尘雾,根本看不清其中形势。
不过在其周边还是能听到无数人喊马嘶,一片混乱景象,惊恐万状的溃兵向四面八方逃散,有些甚至昏了头往琼海军阵地这边冲。不过这时候还能跑得动的其实多半没受什么重伤,只是被吓坏而已,跑上个千把米冷风一吹基本也就清醒了,发现方向不对便赶紧掉头,搞得这边几位狙击手很失望——等了半天也没能进入射程,距离太远了。
仗打成这个样子,任务应该算是完成了,就算他们一直窝在阵地里不出去,这几天叛军都不太可能再来找麻烦——他们能否再重新集结起来都是个疑问。
不过对于琼州军里那些年轻气壮的小伙子们来说,被动等待似乎太消极了。于是,关于下一步的行动,队伍里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
“咱们要不要掩杀一下?就好像当初唐队长带队那次,一次头把他们赶到散伙算了。”
这是几位少壮派连长的的建议,而马千山,庞雨和敖萨扬等几人则表示不赞同:
“别乱冲,四十发火箭弹威力再大也搞不掉对方一万人的。他们现在少说还剩一万多军力,只是被吓破了胆而已。”
“那不是正好趁机掩杀,把他们彻底打垮么?”
提出建议的那几个小伙子们追问着,尤其是愣头青魏艾文依然不依不饶,坚持要求杀出去:
“看着那边,解哥,那边才是敌人阵地的中心难道不是只有把我们的军旗插到对方阵地上才算胜利吗?难道我们今后打仗永远都是躲在壕沟后面等着敌人往前冲?”
这种鼓动对于年轻人很有效,但马千山等富有经验的军官对此并不认同,几位参谋也无聊的摇头:
“眼下是个追击的好机会,可惜我们人太少啦,派人多了阵地这边空虚,若只派个三五百人过去也无济于事——对方剩下的可有不少是骑兵,追都追不上。再说他们可不比前来围剿的官军,叛军这时候已经是一群被彻底包围,走投无路的困兽,再怎么赶也无路可逃,反而可能激发出他们的拼死之心,又何必多此一举。”
一番劝说,总算打消掉大部分人的出击念头。而且一般来说既然作战参谋提出了看法,下面部队就应该执行才是。只是这回,作为一军主将的解席居然也颇有点跃跃欲试的意思:
“我倒也想去看一看,孔有德耿仲明那两个大汉奸有没有被炸死,若是还没有就去补上一枪,也算彻底把历史改变掉。”
——听起来倒也是条理由,虽说孔耿二人当前还没来得及投靠满洲人,但光凭他们在山东作下的种种恶性,要他们的命一点都不冤枉。庞雨举起望远镜看了看,烟雾尚未散去,估计这时候不太可能有人去被轰炸区域的中心救人——马千山在给火箭炮确定射击诸元时就是把那几面“孔”“耿”大旗定为中心点的,旗下有金盔闪闪亮的那些位置属于绝对的重点照顾目标。
所以主官解席最终还是赞同了小魏的意见,他甚至决定亲自率军出阵掩杀一段,连同魏艾文的连队,以及北纬麾下少量侦察兵,共调动四百余人出动追击,就算不能把对方追垮,好歹去占领对方的主阵地,也算是真正打赢这一战。顺便看看那里有什么出名的历史人物可供俘虏——对于老解来说,第一次在陆地上正面击败一位史上留名的大将,也许是很有纪念意义的。
庞雨和敖萨扬劝说无效,只好尽量配合上官。两人商量了一下,由敖萨扬率领其余三个步兵连队和炮兵守阵,庞雨跟着老解一起出击。不过在出击前跟解席约定好——只到占领对方主阵地为止,不得离开这边的视线。
-
明天动身去苏州,11号回来,希望能有个好结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