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八 看热闹的代价?(1 / 2)
三九八 看热闹的代价?
三号半夜的那次更新应该是属于四号正常更新,今天六号,也是正常更新,说明一下。
朋友们有票请继续支持,谢谢。
此后数日,自出征以来一直处在高度紧张状态的琼州军一下子悠闲起来,在大明山东行营接管了战场之后,理论上,这场平叛战役已经没他们什么事了。
朱大典派了几个文官前往登州府探察情况,但他本人却留了下来,行营中其他稍微有点身份地位的文臣武将也都是如此——在等着分战功呢。眼前黄县里面还聚集着的那几万残兵败将,光脑袋就是一颗颗白花花的银子啊
至于造成这一切的琼海军,则被放到了彻底打酱油的位置上——明军三面扎营,除留出往大海边一道口子外,在所有陆地方向都对黄县形成了严密的包围网,也把琼海军隔绝于外。甚至朝他们这个方向还额外扎了一座营盘,将行营中战力最强的辽东军人马置于其中,显然是对他们有提防之意了。
——你猜忌别人,人家当然也猜忌你,很正常的反应。
“看来这里已经没咱们什么事了,要不咱先回海边去吧?足足吃了一个礼拜军用口粮了,嘴巴都快淡死了”
有人这样提议道,但大部分人都不想走——他们还想仔细看一看大明军的作战方式呢。以往虽然较量过数次,但无论明军还是叛军,在他们面前基本没有发挥余地,随便什么兵种阵形,一通炮火过去就给炸散了,真正本时代的战争场景还真没仔细看过。
最终决定部队再留下一段时间,以便观战。只是他们并没有料到大明军的效率竟是如此之低——原以为也就是耽搁三五天的功夫,叛军就剩那么一座小县城啦,城墙再怎么加高加宽也就一两丈的样子,那么多部队冲上去压也压垮了。
明军方面的指挥官大概也是这么想,他们在第一天还扎营未定的时候便向黄县城墙发起了一次冲击,大概也想来个“走马取黄县”。而正是这次战斗让解席等人坚定了留下来继续观战的决心。
那真是一次很壮观的战斗——明军是远道而来,仓促进攻,没做什么专门准备,就是想凭借锐气试试看能不能一举登城。数万大明军兵分三路,浩浩荡荡,从三个方向同时向黄县县城发起了猛攻。
只可惜三路攻击部队很快都被打了回来——叛军在防线上所装备的火铳火炮密度之大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计。要知道这支山东叛军本也是使用火器的行家,虽然在对抗琼海军时,由于武器代差太大而完全无法发挥,对付同等甚至略低水平的明军,那还是绰绰有余的。
山东叛军并没有单纯死守城墙,他们在城墙外缘设置了好几道半人高的羊马墙,与黄县城墙一起构筑成了立体防线。城下以步兵据守第一线,城墙上则以火铳,弓箭,以及大炮等进行远程火力掩护。
攻击部队要想破城,首先就要突破那几道羊马墙防线,但他们在攻打羊马墙的过程中却又不停遭到来自黄县城墙上面的远程攻击……即使有勇士在少数几处位置形成突破,后方支援部队却往往会受到城墙上的火炮集中轰击,从而丧失机会。
小小一座黄县中现在挤进了几万叛军,他们在任何一个方向上都不缺乏兵员。前几次与琼海军交战,都是连开火机会都没有就被打散,这样一来他们的弓箭火药其实也没怎么消耗。
相比之下,山东行营军的火器反而不如对方充沛,尤其是大型火器方面相当缺乏,在这次攻城战中他们主要依靠弓箭手提供远程支援。历史上明军打垮对手,乃是在野战中依靠辽东铁骑的冲锋,但眼下对方是守城,骑兵就没用了。战力最强的辽东军用不上,光靠朱大典自己从济南,青州,保定一带搜罗来的内陆卫所兵,而且还是用这种没什么准备,光靠人命去填的方式,肯定是不成功的。
更不用说双方战意差别极大:一方是给逼到极处无路可退,拼死一个算一个;另一方却是马上胜利在望,就等着分赏银的,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肯去拚命?——其实这些步兵也已经够拼了,他们先后冲锋了好几次,在黄县城墙前留下一大片尸体和伤员,但终于到达极限,再也不肯向前。
“看来还是只能按部就班的来。”
周晟和廖勇两人陪同琼海军诸位将领一起,在远处用望远镜观察了这次攻城经过,当看到明军的猛烈攻势被打退之后,他们俩都显得有些无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