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九 新的合作(七)(1 / 2)

加入书签

 一番内部讨论之后,大伙儿便各自开始行动。郭逸负责写报告发回海南,而林汉龙则很荣幸的得到了邀请钱谦益,周延儒两位大佬共饮下午茶,并“顺便”谈一谈新合作事宜的荣誉。

……滚烫的沸水在小火炉上“咕嘟嘟”的响着,新泡的茶汤也是香气浓郁,不过对于那两位大明朝中首屈一指的高官来说,这些东西显然都有些粗陋了。但他们倒是保持了极好的风度,很有耐性的看着林汉龙用一把铁钳,将粘土炉膛最下层已经烧完的煤饼捅碎拨出,转而从最上面又放了一块进去。

“这就是你们打算推广的东西?看起来倒是挺实用,但也只有小门小户才用得上。大户人家,这一眼炉膛哪儿够。要一次烧起五六个炉子,可也未必比薪柴省多少。”

钱谦益的养气功夫毕竟比周延儒稍逊一些,跟琼镇诸人关系也更近,说话便更少顾忌。心里怎么想的便直说出来——这一回林汉龙一封帖子,便将两位朝廷大佬请来会面,这么大面子,若仅仅只是为了推广这种小煤炉,那可太没意思了。

对此林汉龙只是微微一笑,尚未回应,旁边周延儒却先开口笑道:

“炉子倒也罢了,这煤饼却是有些意思的——加上二成黄泥,却反要比块煤更加耐烧,若能推行开去,岂不是说天下石炭凭空增添了两成?此功可不算小。”

当朝首辅开口肯定,钱谦益也只好闭嘴,只是斜了对方一眼,心头暗道一声狡诈——这两位自从先后踏上了琼州短毛这条船后,在外人眼中是好到了能合穿一条裤子,就好像当年的周温组合一样。但他们内心中是怎么想,只有自己知道。

而林汉龙那边也仿佛完全不在意周首辅的赞誉,只是哈哈一笑:

“这个毕竟只是生活用具,而且构造简单,看过的人自己就会做,难以保密。只能算是很有益处的小发明小创造,私人搞个小摊子还行,作为咱们与朝廷合作的内容就不太合适了——我们打算与朝廷合作的,还是在其本身……”

他指了指地上那些黑煤渣子,向周钱二人笑道:

“北京城西郊的煤矿资源很丰富,我们可以在发展煤炭产业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一套初步的工业体系。而第一步,便是要确保能源的供应。”

“目前民间采用的传统采煤技术,是在地表挖掘很长的斜向坑道,完全依靠人力从煤层中敲凿矿石,并拖运上来。效率极低,一个工人每天最多也就几百斤的产量。另外,由于地下水的存在,坑道一旦挖深下去,底部必然会积水,以传统的技术很难解决,往往只能放弃掉,转而另开新坑。除此之外还有个通风问题,传统上也是以自然通风为主,最多设一些竹筒通气管用于排除瓦斯……总体而言,由于工作条件太恶劣,危险性极大,只有那些实在走投无路的人或者囚犯才会下去挖煤,导致这一产业很难做大。以至于煤矿近在咫尺,却居然连北京城内的居民生活用煤都难以满足。”

“所以你们就盘下了京师里全部的石炭买卖,是打算自己来做这一行了?”

周延儒虽然贵为当朝首辅,对于京城市井之间的消息倒很灵通——陈大雷这几天的行动成果斐然,差不多可以说是把京师里干这一行的都吞并了。当然短短几天之内还不可能把手续都办完,但基本意向都已经确定下来。以短毛的威慑力,估计也没什么人敢戏耍他们。

对此林汉龙却摇了摇头:

“不是我们自己单独做,而是和大明朝廷一起做——周大人,钱大人,这便是我们与大明朝下一阶段的合作项目。”

一边说着,林汉龙拿出几张图纸,将其展示在两位阁老面前:

“我们将采用新式的机械动力进入矿井,全面取代传统的辘轳提升、水斗戽水和自然通风方式,井下开采也将以爆破为主,这将大大节约人力,并提升工作效率。”

见那两位只听得云里雾里,林汉龙也知道跟这些明朝官僚谈技术属于纯粹吃力不讨好的行为,当下也不再多啰嗦,直接给了他们一个最终结论:

“在采用了全新技术和新的管理方式后,我们新建立的这家煤炭企业,其产量预计会比现阶段增加一百到两百倍左右——我是指当前京城里所有炭行产量加起来的总和。”

“哦……这么多啊。”

如此巨大的数字对比,终于让两位阁老大人脸上显出几分惊讶之色。不过周延儒在略略思考了一下之后却又道:

“挖出这许多煤来……京师里能用得了么?”

见周延儒居然能马上想到产品销路的问题,林汉龙倒也颇为佩服——不愧是曾经的状元老爷,这头脑就是灵活,一旦接触到他们的思考方式,这么快便能举一反三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