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各有难处(2 / 2)
王赵楷、广阳郡王童贯联袂上奏,请求汴京发动西征。两人还密奏皇帝,详细说明西北策略,恳请皇帝同意他们的计策。
汴京已经和金人商定了攻击之策,这时接到太原的奏议,得知李虎已经同意河东军进驻大同,当即鼓掌相贺。在他们看来,李虎完了,云中路到手了,而金人则会和虎烈军打得两败俱伤,可能就此退出代北。
李虎同意河东军进驻大同的前提是,西北军必须配合虎烈军,从横山一线攻击西夏,但汴京国库空虚,财赋不足,没有能力发动西征。宰相白时中和副相张邦昌都认为,目前河北山东的反贼还没有平定,各地天灾不断急需加大赈济力度,不可能也没有更多的钱粮去开辟西北战场。
皇帝不同意,坚决要求发动西征。
国库亏空,财赋不足,可以想办法,可以实施一些横征暴敛之策,钱粮不是阻碍西征的主要问题。就当前形势而言,对大宋来说威胁最大的是北虏入侵。河北山东叛乱迭起,持续两年的战乱对这些地方造成了严重地破坏,一旦边疆不稳,北虏南下,势必祸乱中原,所以汴京在消灭李虎的同时,大力扶植郭药师的燕山镇戍军。皇帝认为,只要河东军北上进驻大同,那么大宋事实上等于控制了燕云两地,重建了中原屏障,北虏南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此,大宋完全有条件再一次发动西征。
皇帝和中枢大臣的争论仅仅持续了一天,事情突然发生了变化。
皇帝知道宰相和一帮大臣们为什么反对,说到底就是因为皇统,如果王在西北建功,将来郓王登基称帝,西北武将必能得到丰厚地回报,这损失了文官们的利益,他们不惜一切代价都要阻挠。
皇帝为了缓和这种矛盾,突然与皇后一起亲临东宫,一家人欢声笑语,度过了美好地一天。其后,皇帝又在不同的场合,和太子一起出现,父子关系看上去非常融洽。在一些非正式场合,皇帝赞扬太子,说太子温恭谦和,将来肯定能治理好大宋。皇帝这一切举动无疑给大臣们一个强烈暗示,他打算放弃王,不再搞什么废嫡立庶了。
皇帝改变了想法,汴京马上激流涌动。
深得皇帝信任地内侍梁师成和太保蔡攸率先揣测到了皇帝的用意,他们非常默契地配合皇帝,主动向太子示好。梁师成和蔡攸地一举一动,对汴京朝堂有很大影响,于是在短短时间内,汴京的大臣们纷纷倒向太子,本来已经处于激化状态的皇统之争忽然间风平浪静了。
皇帝的的计策成功了。七月下,王和童贯第七次奏请汴京,这次在皇帝的坚持下,汴京终于同意发动西征,不过考虑到国库的窘迫和当前国内动荡不安的形势,汴京把西征兵力的规模控制在十万。
=
这道圣旨刚刚出了京城,燕山郭药师急奏汴京,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一个讯息,金军在近期要入侵大宋。
郭药师在奏章中详细说明了这个消息的可靠性。黄龙府下旨,征召士卒和民。中京的金军正在向古北口、松亭关一带集结。东北路的大量物资正通过海路运达平州路。金国南京留守府里的幽燕汉人用各种办法收买幽燕官员,其中包括郭药师的多名部下,据这些部下交待,金军可能在今年年底发动攻击。
郭药师希望汴京向幽燕调拨更多的钱粮武器,征调更多的民抢修加固城防,确保边关安全。
汴京对此嗤之以鼻。
郭药师的用意太明显了,就是虚张声势恐吓汴京,乘机获得大量的钱粮武器以增强自身实力。宰相白时中直接告诉皇帝,郭药师就是第二个李虎,朝廷必须尽快遏制他的实力,以免养虎为患。一个李虎已经让汴京寝食不安了,如果再多一个郭药师,燕云可能就完了。
皇帝也抱有同样的想法,他一面手诏郭药师,极力安抚,请他小心防范,一面书告童贯,叫他尽快赶到燕山府,想方设法镇制郭药师。
宇文虚中提醒皇帝,防人之心不可无,郭药师的奏报证据确凿,金军或许真有可能撕毁盟约,南下寇掠,所以应该派个使者急赴黄龙府,警告一下女真人。皇帝同意了,让赵良嗣、马扩急赴黄龙府,同时督请太原,即刻调遣河东军北上云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