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事事牵挂(2 / 2)

加入书签

需要的情况下,如何发展工商业?”罗思南对此表示不解。

“战争在消耗更多粮食的同时,也大量消耗其它战争物资,而这些物资的消耗势必带动手工业和其它行业的发展。比如武器,从铁矿冶炼到制造成功,再运到战场,其中牵涉到矿冶业、铁器木器漆器皮革等制造行业、运输业等等,而这些行业的发展又带动了其它相关行业的发展。”李虎解释道,“战争在消耗国力的同时,也推动了所有行业的发展,同时也解决了剩余劳动力的生存问题。”

“但是,正如你所说,我们控制区的土地少,产出的粮食满足不了这么多人口的需要,这时候,商贾的作用就出来了。我们利用这些商贾和东南地区进行回易,我们用发达的手工业所产出的多余物品来交换粮食,从而保证粮食的安全。”

“东南和西南的商贸往来一直很密切,我们西南的很多巨商富贾在东南各地都有商铺,虽然我们和东南是对立关系,但商贸往来并没有被完全切断,这些商贾有各种各样的手段和渠道继续保持与东南各地的回易。”李虎笑道,“长孙康宁和

那帮巨商富贾既然信誓旦旦地保证我们西征的军需,那么他们自然就有绝对的把握,否则就是拿性命来赌博了。”

“你可以确信粮食的安全?”罗思南依旧很担心。

“我确信在西征期间,粮食安全可以保证。”李虎说道,“我们最早也很担心粮食的安全,但长孙康宁和那帮商贾拿出了一个详细方案。在西征最初的三个月,大军粮食来自于他们手里的储存。到了年底,秋收的余粮可以送到战场,另外他们从东南那边买到的粮食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运进来。东南各地的水稻都是一年两熟,粮食产量高,田地数量也多,所以长孙康宁和一帮商贾在东南购有大量田产,加上他们在东南的深厚关系,完全有把握把粮食源源不断地运进来。按他们预计的粮食数量,足以保证西征大军半年以上的需要。”

“西征期间,我们不会占用朝廷粮库的储存,这显然保证了粮食的安全。”

“西征结束后,我们下一个目标就是东南叛逆。东南富裕,大军南下征伐,可以一

路掳掠,也不会影响到朝廷的粮食安全。等到我们平定了东南,粮食安全的问题也就彻底解决了。”

“粮食安全问题解决了,因为战争而快速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又解决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那么工商业的发展也就势不可当。工商业快速发展,财富越来越多,商税收入也就越来越高,这随即可以保证大军持续征伐,直到实现中外一统。”

罗思南听明白了,这才稍微安心了一些,“所以说,这次西征能否成功,直接关系到国祚存亡,是吗?”

李虎郑重点头,“这一仗,就是生死之战。”

“西征能在最佳时机发动,完全得益于巨商富贾的支持,而巨商富贾之所以不惜代价给予支持,完全是因为朝廷大力发展工商业的财经制度变革策略,这个变革策略带动的不仅仅是工商业的发展,不仅仅是解决因为土地和人口矛盾所产生的财政危机,更给未来的朝廷权力架构带来了深重而长远的影响。”

李虎接着把长孙康宁提出来的策议做了一番解说。

“西征期间,朝廷的权力博弈非常激烈,除了武人和文人、虎烈人和大宋人之间的争斗外,还有地主商贾和士人之间的争斗,这时候,你的决策非常重要,稍有失误,就会引发连串冲突,极有可能造成朝廷混乱,导致西征功亏一篑。”

罗思南脸色凝重,马上问道:“原则是什么?”

“国是已定,变革策略已定,大力发展工商业是保证国祚长期稳定的唯一办法,从这个基本国策出发,那么很显然,我们要提高工商业者的地位,他们的地位提高了,自然就应该享受应有的权力,所以大地主大商贾肯定要进入朝堂,肯定要和士人分享quán bing。”

“武人其实属于‘士’这个阶层,大地主大商贾其实也是属于‘士’这个阶层,只不过各自代表的群体利益不一样,权力博弈的背后其实就是利益博弈,所以‘士’这个阶层分裂为武人和文人后,现在又分裂出一个商贾集团,说到底还是一个阶层在争斗权力和利

益。”

罗思南若有所悟,但又抓不到要害。她感觉到了李虎的成熟,尤其在权力博弈上,对国政的理解上,李虎的进步让她惊叹不已。偏踞代北和进入中原,果然不一样,李虎这两年学到了太多的东西,而且已经牢牢控制了quán bing,这在两年前是不敢想像的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