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话 水下(1 / 2)

加入书签

 [看书要上$六$九$中$文,百度输入$六$九$中$文就能找到,这里无垃圾广告书更新快!]

我所在呼吸的是什么?充斥于我肺里的是什么?

不,不是空气。

是水。它们黏稠在我的上,堵塞于我的脉络间,使我透不过气来。

我感觉,仿佛是在水下行走。

【第五话 水下】

“放下吧,我会好好看的。不过我们的审稿时间比较长,等有消息了我会通知你。”

“谢谢。”

这句话我已是第几次听到了?离开出版社的大门后,李鸣这样问着自己。现在时刻是2012年的10月,自他接到那个恶作剧电话后,又过去了三个月。这三个月来,他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写作。每天除了吃饭和短暂的睡眠时间外,几乎没有一秒钟不俯身于写字桌前。.为了使小说能早日出版,李鸣刻意精简了情节,把总篇幅压缩在50万字。走火入魔般的努力,终于使得他的这部小说在短短五个月内,以一种常人难以想象的速度完稿了。比起断断续续地写了整整五年的前一部小说,这次的写作进度简直堪称光速。当然,李鸣也为此付出了相应的代价。过度的劳累和脑力消耗一点一点腐蚀着他的生命,现在的他,头发已近乎全白了。后天白发,宛如是他们这个家族的宿命一般,如期降临在了他的身上。但李鸣并没有为此忧心,因为不论什么事也无法撼动他小说完稿那一刻的喜悦。他相信,证明自己的日子终于到了。他要让小说出版,让那些曾嘲笑过他的人无地自容。

近一个多星期,李鸣带着他小说的手稿跑了三家旧金山的出版社,分别向其投稿。.然而,事情远没有他想象的顺利。当他兴冲冲的拿着厚厚一叠稿纸递到编辑面前时,三家出版社的编辑都以铁石一般无表情的面容,回复了同样的一句话:“放下吧,我会好好看的。不过我们的审稿时间比较长,等有消息了我会通知你。”随后,这些编辑们牙根没瞟手稿一眼,就将其压在了如小山一般堆积于办公桌上的待审小说的底部。这可能是出版业固定的一套通行工作程序,对此李鸣无话可说。他只好拿出最谦恭的态度,跟编辑说了许多好话,但求编辑能稍微重视他的小说。当编辑听饱了奉承和谄媚后,便也会回以相应的“礼貌”,说:“请放心,是金子就一定会发光的。我们不会错过任何一部优秀的作品。你回家等消息吧。”这样一番公式化的寒暄过后,李鸣便被请出了出版社,回到喧嚣的大街上。.

能放下心来么?李鸣抬头看着高耸入云的出版大厦,心中一片茫然。他并非对自己的小说没有信心,而是对编辑那一副副充满官腔的嘴脸感到很不踏实。此时,他也只好自我催眠的对自己说一句:“万事开头难。我只要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就一定会成功的。”然而,时间真的是一个魔鬼。它让人煎熬,叫人痛苦,像凌迟之刑一样逐渐剥夺人心中的每一寸希望。李鸣回家之后,等了整整一个月,三家出版社全都杳无音讯。没有电话联络,也没有书信往来,当然更没有登门拜访。即使李鸣主动打电话过去询问,所能听到的也都是同样的答复:“我们还在审稿,请耐心等待。”李鸣感觉,他正陷入了一场漫长的持久战。他害怕再过几个月后,出版社会忘记他的这当子事;他更害怕随着时间的流逝,连他自己都会遗忘,他曾抱过的希望。.

时间,最后还是给了李鸣一个答案。某一天他在查看家门口的邮箱时,发现了一个信封,是三家出版社的其中一家寄来的。里面装有他厚厚的原稿,和一封退稿信。信上以电脑打印出来的字体写着:“欢迎您的来稿,感谢您对本社的支持。我方已阅读过您的稿件,文笔优美、立意新颖、思想深刻,写得非常不错。但可惜,您的稿件并不符合我社的出版要求,不适合在本社出版。我方对此感到万分抱歉,欢迎您继续为本社投稿。谢谢。”看到这些文字后,李鸣倒抽了一口冷气,随后如面部般地苦笑起来。这是一封多么矛盾的信件啊:既然已经全方面肯定了作品的价值,却又说不符合出版要求!连三岁小孩也看得出来,这样的信件和群发短信没有两样,写满了客套话,然后“点击发送键”。.不难想象,这家出版社寄出的每一封退稿信上所写的,肯定都是一模一样的内容。

李鸣翻开出版社寄回的原始稿件,继而又发现了一个更加令他哭笑不得的事实——这部小说,编辑根本就没有看过!李鸣在投稿之前曾留了一个心眼,他把稿件其中的几页页角折在了一起。如果编辑确实有认真看过他的投稿,肯定得把这些“连页”展开。而现在,叠在一起的这几页竟原封不动的呈现在李鸣眼前。小说送出去时什么样,寄回来时还是什么样,连状态都没有改变过。李鸣感到,他的心脏正在一片一片碎裂开来。他知道,在出版界有着这样一个潜规则:一个作者出名之前,编辑理都不会理,看不看他的作品全凭一时心情和兴趣;一个作者成名之后,编辑又会如野狗争食般一涌而上。.李鸣现在正是跌入了这个矛盾的螺旋,成为了体制的牺牲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