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南方 第十六章 甲坚兵利(1)(1 / 2)

加入书签

 这一行人中为首的中年人正是前任淮扬巡抚路振飞,这个著名的东林党人算是当时官员中的异类,不仅不好空谈,而且对时世很有独特的见地。早在崇祯五六年的时候,路振飞就曾经上过一个条陈,谈说崇祯年间的十弊,不论是哪一条都是切中时弊,并没有当时东林党大臣那种酷爱清谈,言不及义的名士习气。而路振飞先是任地方官,才德兼备,特别是在福建巡按任上时,把郑芝龙这个大海盗牢牢握在手里,控制的极好,利用郑家的水师做了好几件大事出来,所以后来因功去北京担任京卿,然后又在崇祯末年任淮扬巡抚。

在他任淮扬巡抚时,刘泽清等人虽然还是骄纵不法,不过在路振飞的调和约束下,也并没有后来那种特别过份的行径。

因为这些事情,路振飞在朝野间的评价很高,也被称赞为是一个有名望风骨,同时也有治世经略之才的名臣。

不过在清兵南下之前,路振飞因为得罪了马士英被罢官免职,离开了淮安回到东山闲居,这对当时的时局是一种遗憾,对路振飞本人而言倒是件好事。以当时四镇兵的狂妄与骄横来说,路振飞的强硬会越来越被镇帅们所厌烦,他要么死在四镇兵将的手里,要么就得在清兵南下时守土殉国,倒是没有机会带着自己家里的门客,跑到镇江这里来观察镇江兵是否如传言的那般精锐了。\\/\

事实上,弘光元年路振飞去职时已经对时局失望。以他这样胸怀天下且又头脑清醒的人看来,明朝确实是气数已尽,没有任何中兴的可能。要么亡在流贼手里,要么就是被建奴得到天下。根据他在淮安时北方局势的判断。路振飞很悲观地认为天下将不可避免的落入蛮夷手中,神州遍布膻腥既然不可避免,倒不如早点有个退路,避入深山不问世事也罢。

这一次明军突然有回光返照之势,出了曾志国这样赫赫有名且又顾及百姓性命的猛将,路振飞好奇心大起,以他的资历人望来说前来给曾志国当幕僚是绝无可能的事情。不过路振飞已经打定了主意。如果大明中兴还有希望,他就不惜走一走史可法的关节,给他一个苏松巡抚或是操江总督的名义,让他可以留在镇江。为抗敌大业尽一份力。\//\

从他们所在地地方往镇江镇的大营去很近,走路不过两刻钟的功夫,这三人还带着五六个健仆,牵着走骡和驴子,从所在赶到大营附近时,也就一刻不到的时间。

隔地老远,就能听到杀声震天,路振飞带过兵的人。侧耳一听,便摸着自己到胸口的大胡子笑道:“约摸三四千人。看来曾帅自留都打了复社诸生后,确实是抓权增兵了。”

虽然是东林的人,不过路振飞与史可法一样,对复社诸生的好感确实有限的很。而且,他对所谓的海内人望的第一名臣刘宗周向来并不友善,以路振飞这样地实务派的东林党成员来说,对一直掌握清议,对朝局批评多实干少,而且建言多空谈不切实际地刘宗周明显的缺乏好感。

犹记得崇祯年间时,刘宗周几次辞职。又几次起复。每次他都推辞不就,总要使者在路上多路几次。这才欣然就道上任为官。

在当时天下鼎沸时局极为困难的情形下,刘宗周还一定要摆这种名士架子。这实在是路振飞所不能苟同的。\//\

镇江的关防很严密,城内的大营关防却并不如何严整,曾志国练兵时如果有背人之法,必定是在城外拉练时进行,留在城里训练时倒并不如何忌讳人旁观,相反,城里还常常放进一些百姓,缙绅与官员一起进来旁观,以增添人对镇江镇军兵的信心。

军镇之中曾帅直接麾下雄健难挡的传言,当然就是在参观过镇兵大营的士绅百姓口中传颂出去的。

镇江镇地兵营与京营地华丽轩敞当然没办法比,曾志国现在虽然每月都有银钱米粮过手,不过他并没有打算把钱花在修饰建筑这种不急之务上面。所以当路振飞等人骑骡跨驴的赶到兵营外头时,里面一片杀声震天,清楚可闻,而不少附近地缙绅与百姓虽然不能靠的太近,辕门附近也不能站人,不过兵营附近有些高楼,甚至是平房地屋顶上也站满了人,各人指指点点,正在观看着兵营内将士习武训练,操练阵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