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南方 第十九章 站队(2 / 2)
他这么一说,别的人虽然不是很情愿,不过也一样稀稀拉拉的说道:“愿到营中陪伴阁部大人。\\\”
冒襄脸色涨的通红,大声道:“曾帅,需知世间有忠臣义士!”
他这一句话说的真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不过,曾志国听的却只是想笑。
“好吧,随便你们就是。”
曾志国一摆手,王晓便带着游奕兵上前,把这些官员和幕僚押向兵营方向。他恼怒这些人顶撞大帅,暗中连使了几个眼色,这些兵如何不懂,于是在推拉的时候连下重手。这些官员多是弱不禁风的文人,这一路到兵营,怕是要吃大苦头。
“张先生,你来拟安民告示。萧先生,你来写传单。”
城里能用地文人都被看管了起来。曾志国身边的得力幕僚只有张广仁和萧逸云两个,也只能让他们两人来草拟文告和传单了。
事不宜迟,两人幕僚立刻找了地方坐下,磨好墨好就开始奋笔疾书。
江南一地,说起来除了留都南京外,还有常州、苏州、庐州几府,当时南京尚为陪都。安徽全省亦在南直隶治下,明制设淮扬总督镇守江北、凤阳巡抚驻节泰州,为淮扬总督的副手,然后又有庐州巡抚和江宁巡抚之设。\\\\\后世的无锡、上海,现在尚且只是县治,不过江南繁华,中国经济中心南移。整个明朝的工商业几乎全在南京与苏州等地。现在曾志国为提督镇江、苏松、淮扬军务总兵官,也就是说。除了原本凤阳巡抚和皖南外,整个江南已经是在他地管辖之下。
这其中当然也有道理。凤阳已经落入敌手。让他加淮扬的衔头自然是朝廷表明有恢复之意,而除了镇江、淮扬之外。苏松有巡抚,方国安的部队就驻在常州。根本就不把曾志国看在眼里。
王之仁驻在苏州,黄斌卿干脆就在京口,他的靠山是操江总督刘孔昭,那更是难惹的大人物。
至于庐州和皖南芜湖,则是归曾志国的老上司黄得功所镇守。
现在既然把实力最强的郑家灭掉,下一步当然就是下传单,召来这几个实力强劲地总兵大将,把地盘全部接收过来。
这一手于将来发展极为重要,有钱有粮才有兵,曾志国没有信心自己的部队在断饷三月之后,是否还能维持住今天的战斗力。
一只没有信仰的军队是经不起考验的,曾志国不打算拿未来三百年的气运来冒险。
接收下苏松、常州,除了南京外得江南,未来就有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明初到前中期,全国田土收入三分之一来自南直隶,而又有三分之一来自苏松,而时至今日,江南除了田土肥沃之外,尚有工商之利。南方有海船,江南亦有,而江南工商业地发达,却又是福建与广州不可比。
苏州一地,就有超过二十万地织机,这在纯手工业的大明简直就是奇迹。
后人所谓资本主义萌芽,正是由此而来。得江南财赋之地,哪怕是吃相再难看,曾志国也不打算把到嘴地美食给吐出去!
不过片刻之后,文告与传单分别拟就,曾志国站在一侧,歪头看着亲兵千总兼掌印官李天柱用下印信,然后再交给人拿去印涮,接下来,便是飞骑出门,开始分别向着苏常各地飞奔而去!
“大帅……他们会来吗?”箫逸云面色有点难看,诛除郑氏之后,大帅又以雷霆之威下令各路总兵来镇江,如此行事,就是要总兵们以郑家为鉴,选边站队!
镇江立镇时额兵三万,有郑家兵,还有其余不少将领的部曲,现在灭除郑家,其余镇江各部兵马也是以曾志国为首,不敢违抗军令,当今之计,就是看分驻各地地大军头们的动向了。
曾志国道:“黄斌卿不会来,他有船,除非偷袭,我奈何他不得,他自然也不怕我。王之仁与方国安么……他们会犹豫,等我派兵一进击,这两人就会回师回浙江。他们原本就是客兵,我已经断了他们地粮饷,再有进击之势时,这两人就会分头逃走吧。”
他说的虽然肯定,身边众人却很难相信。方国安麾下拥兵近两万,其中最少也有五六千战兵,还有不少家丁和亲兵队,以如此地实力,居然就会不战而逃?
曾志国对此却是有绝对的信心,他铲除郑家的手段已经会让方国安和王之仁这样的老油条心惊胆战,而这两人的战斗意志和信心,他也知道的清楚。历史上清兵主力攻下杭州后回师,剃发令下,江南各地骚动,四处用兵,南明鲁王在浙东成立政权,局面大好,方国安与王之仁坐拥十万大兵,对着清朝浙江巡抚张存仁的四千绿营兵居然不敢进攻,然后清朝派贝勒博洛南下,闻此消息南明诸将更是害怕,结果清军主力未必,张存仁就凭着手头的几千绿营兵就把十万明军给击败了。
这样的将领要是有胆量在江南和曾志国这样已经成名的勇将打一场,曾志国倒是觉得他们值得佩服,倒未必要拿他们下手了。
“总之,诸君勉之!”在曾志国的勉励声中,诸将无不凛然躬身……眼前这位大帅,在手握重兵的同时,已经把这一块土地,牢牢的踩在脚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