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风云卷 第四十一章 杀招(2 / 2)

加入书签

1965年ca770正式投入生产。红旗ca770型三排座高级轿车是全新设计的车型、设计思想是提高整车性能、注重操纵稳定性、可靠性和乘坐舒适性。

在红旗车地仪表上有**的标志,四周全用实木装饰,并配有石英种,古典而不失豪华。前排设计了冷、暖风出风口。在前排座椅后面设计有隔墙。后排空间十分的宽大,并配有两个可折叠的警卫员座椅。

1966年辆红旗三排座高级轿车送到北京,周恩来总理、陈毅外长等国家领导人正式乘用。同年,在彭真同志的建议下把“三面红旗”的侧标改为一面红旗,表明***思想这一面大旗,后在文革中取消,恢复回三面小红旗。

红旗ca771型双排座高级轿车是在ca770三排座基础上取消中隔墙与中排折叠椅,车厢空间布局紧凑;整车具有良好的通过性和动力性。1967年开发成功,之后总共生了127辆,分布在全国各大重点城市的政府机关使用。

1968年,红旗ca773紧凑型三排座高级轿车研制成功并投入批量生产。由于取消中隔墙、缩短前悬和后行李箱,车身全长比ca770型减少400mm。该车累计生产了291辆,至今仍有部分在正常使用。

1969年,在ca771型基础上改进的红旗ca772型特种保险车问世。

ca772是为落实***主席等中央领导用车任务试制成功并生产的。特种保险车具有良好地防弹和保险功能。该车全重6吨,一汽自主开发了8升地大马力发动机以驱动沉重的车体,并且从变速箱、驱动桥、轮胎,再到整个传动系统和底盘,都由自己设计制造。这一系列地工作又拉动了一大批项目地进步。例如车窗地改造、自补轮胎、车用空调等。中南海警卫局和部分省市目前仍在使用这种保险车。

而张岩这辆车。实际上就是ca772地改进型。只不过加入了锰钢代替底盘的水银,所以虽然平稳性不如ca772,可是抗撞击性还要优于ca772,当然张岩考虑的并不是抗撞击性,只不过是因为水银太贵了,而锰钢要便宜的多。

只是这样的结果就是,当张岩的座驾与一辆大货车迎头相撞的时候,车头虽然在撞击作用下完全变形,可是驾驶室内仍然没有变形,两名乘客也只是受到一点轻伤。而那辆大货车,则是被小轿车直接开膛破肚,死得凄惨无比。医院里,赵二虎正光着膀子,跟医生讲理:“我这都没事了,怎么还不让我出去?你看我多好!”说完连续蹦了好几下,那医生是个操刀几十年的老医生。什么样病人没见过,当下轻轻说了一句话,就把赵二虎摆平了。

那句话就是医药费公家报销!

当然了,一句话并不能让赵二虎乖乖的回到病床上,让他回到病床上的是张岩。张岩跟赵二虎谈了好一会,才回到了自己地办公室,还没等坐稳椅子,那边的电话就一连串打过来了。

张岩苦笑,把电话线拔掉,现在满世界的人都知道,自己的车出事了,有人想要干掉自己,而安全部门竟然一点风声都不知道。张岩可以很容易的推导出,以后自己再想要溜出去。可能性不会比彩票中大奖高多少!

。这些人脑袋里面都是什么东西呢,堂堂一个州委书记。是那么好撞得吗?就算真的撞死了,他们难道以为就不会牵连到他们身上,只怕自己前脚完蛋,这些人后脚就得跟着来!

正在张岩想得出神地时候,办公室的门打开了,腾继理面色如纸,站在门外,张岩心中一动,笑道:“请进!”

2002年9月11日,还没等撞车案审理完毕,阿霸州又宣布一项新决定,州委决定,从10月1日起面向全省采取公开推荐与考试、考核相结合办法,选拔阿霸州13个县区的26名领导干部。

为使首次公开招考工作顺利进行,9月底,成立由州委书记张岩任组长的阿霸州公开选拔处级领导干部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4月1日起,连续7天在《阿霸日报》、《四川人才报》、《天府日报》和省、市电视台刊登和播发《阿霸州公开选拔部分处级领导干部通告》,并在《天府日报》、阿霸电视台上开辟专栏,报道工作进展情况和评论文章。通过广泛宣传,至9月22日报名截止,报考人数1103人,资格审查符合条件的1030人,占93.4%(其中本市干部971人)。平均每个职位报考69人,研究生以上学历29人、占2.8%,大专以上学历702人、占97.2%。

张岩地这一手让周自强和姚长兴窘困不已……。

“张书记你好,我是天府日报的记者吴梅,我想问一下,为什么这次阿霸州要一次性的公开选拔这么多干部?以前的领导干部怎么安置呢?”

张岩接过话筒,说道:“我想说的就是,现在我们做的就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切实解决好干部能上能下问题。能上容易,能下很难。就连有问题干部和不称职干部的“能下”也成了老大难问题。这样的干部制度,对于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是很不利的。

当然,能上自不必说了,而能下又分为多种情况。一般为,领导干部到规定年龄了,要下来;干部开始换届了也可能下来;干部发生严重经济、纪律问题要下来;干部不称职也应该下来。然而,现实情况是,不少到年龄地领导干部又要再到人大、政协干上若干年;政府和党内换届,领导干部无非是挪个位置而已,有些还是原地不动;发生一般纪律处分地领导干部不但下不来,有些还提升了,现在,对领导干部的纪律处分也贬值了;因为不称职下来地领导干部更是凤毛麟角。

造成这种现象,关键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风气和体制性原因。而现在如果领导干部“能下”的问题不解决,那我们的干部选拔机制就会影响许多方面的工作。比如:领导干部到规定年龄后,退到人大、政协工作问题。现在,人大、政协工作的作用越来越大,从今年的两会就可以略见一斑。在这种情况下,从政府退下来的干部,照顾性地进入人大、政协再工作几年,显然不利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也不利于干部队伍建设。再比如:不称职的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干部,有的不仅得不到惩罚,反而还提升,长期这样下去,领导干部队伍的状况不堪设想。

解决干部能上能下的关键环节在于“能下”的问题,而长期以来“能下”的问题没有解决好。只有建立一个领导干部“能下”机制,才能把整个干部队伍激活;领导干部只有“能下”了,才能腾出更多位置,把更优秀干部选拔到工作岗位,才能实现真正的能上;只有建立一个领导干部“能下”机制,在位的领导干部才能有危机感,才能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岗位,才能切实做好人民的公仆;

领导干部只有“能下”了,才能形成领导干部岗位竞争局面。因此,尽快建立一套干部“能下”机制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机制形成后,领导干部“能下”就成为了一个常态,“能下”的干部心服口服,也不感到丢人;能上的干部确实上去了,各方面的机制约束、竞争压力等使其只有好好工作、廉洁从政。这样,干部队伍这盘棋就下活了。

吴梅听了之后,眉头皱了又皱,最后大着胆子问道:“如果张书记碰到了该下的那一天,张书记会做出什么样的决定呢?”

张岩笑了:“我很佩服广州的黎子流市长,功成身退一点也不恋栈,我想他是我学习的目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