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土改与举借外债(2 / 2)
曾纪泽将这一百三十万两的银子,全部投入到了军火的购买上,除了为他即将训练成军的一个步兵团,两个炮营购买武器装备外,其余款项全部用来购卖弹药。这使得淮军仓库中储备的弹药,将足够在不依赖进口的情况下,支撑四到六个月的消耗。
而考虑到淮军的作战向来是不吝惜弹药,如果能节省使用的话。足够他们使用十个月以上。
将近一年地时间,曾纪泽有信心用一年的时间稳定东南半壁的局势,使那些从旁观望地列强国。解决对他的进口限制。
“大人,为何向洋人借这么多的银子呀,要借的话,上海有的我咱们本国的钱庄,这笔买卖,何必便宜了洋人。”
胡雪参对曾纪泽的借款举措提出了置疑。除了徐州的向望海之外,胡雪参已是曾纪泽最信任的将领之一,他也是比较早领会到曾纪泽野心地亲信。在从金陵回来之后,曾纪泽已经将胡雪参团由原来的普通步兵团。迅速的扩充为拥有三个团,一个炮营的直属训导师。
训导师的骨干阶层,除了原胡雪参团的部属外,基本以黄浦军官学堂的二期毕业生为主,而其基层士兵,大多也是那些从土改中获益的士兵和新编训入伍的农民。
曾纪泽为训导师提供了最优地待遇,他们的步枪有三分之一以上,是上海武器制造局生产的改进型纪泽式连珠枪,这种经过加特林和斯宾塞主导改进后的步枪。甚至领先于当今世界顶尖水平。
除此之外,曾纪泽还将武器局第一批,十一挺加特林式机枪配给了训导师,这种新式的“秘密”武器的使用,将使训导团的火力水平,超越同期的列强军队。而为训导师单独增编的一个炮营,更是开世界军队编制地先河。
可以不加夸张地说,如果当年二鸦战争中,守卫大沽口的是这一支训导师。那进攻地英法军队遭遇的将是一场不可想象的惨败。
训导师一团镇守上海。二团镇守苏州,三团部署于刚刚攻陷不久的嘉兴。如果再加上北部向望海团,曾纪泽已在江苏省的东南西北四面构建起了坚固的阵线,他必须确保他的江苏老窝将是一个攻守兼备的根据地。
而由于地位的提升,胡雪参已经成为曾纪泽身边的近臣,也因此能够更多的参与到他的决策和参谋层中。
“东南半壁已是英法列强的势力范围,这其中又以英国人在华的势力最强大,咱们既要起事,英国人中立便罢,一旦他们站在了清廷的一边,咱们的处境就会十分的不利。你想想看,如果那太平天国有英国人的支持,他们还会沦落到现在的这般田地吗。”这是曾纪泽给他的解释。
胡雪参恍有所悟:“大人莫非是借借款之事,绊住英人的手脚,让他们有所顾忌,不敢轻易的倒向清廷那边。”
曾纪泽一哼:“洋人最是狡猾狠毒,他们既想我中国有一个稳定的政权,好为他们的贸易侵略提供安全稳定的市场。但同时,他们又不愿看到中国富强起来,有一天能够抵御他们的侵略。你不见太平天国起事之处,从洋人那里获得了多少枪炮,朝廷几番照会,他们都不当回事。到后来太平天国被咱们打得不成样,大势已去时,他们才假惺惺的决定支持清廷,严禁向太平军走私军火。”
“所以大人才要将洋人的在华利益,跟咱们紧紧的拴在一起,让他们不敢去支持清廷,甚至,他们还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转而来支持我们。”胡雪参明白了曾纪泽用意,显得很是兴奋。
曾纪泽才没他那么兴奋,因为他看得要更深刻。支持这个词用的并不准确,应该叫“扶持”才对。
在这样一个时代,华夏已为满清的统治残害得满目疮痍,科技落后、文化僵固、思想迂腐、精神馋弱。泱泱中华,已经被满清这个病毒尽毁了免疫系统,她已经丧失了自我恢复的能力。
到了这个时代,已不得不借助外部的力量,以一种近似屈辱的方式,对这个垂死的病人,从根本上进行治疗,然后,她才有涅磐重生的希望。
所谓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只不过一种顽固者的噫语罢了,种子已坏死,就算农夫再勤劳,又如何能种出粮食来呢。
李鸿章对于曾纪泽借外债的举措同样有所质疑,他特意书信一封,表示了对将把柄操于洋人之手可能带来的威胁。曾纪泽倒没像对待胡雪参一样,给李鸿章一个完整的解释,那是因为他觉得现在还不是把计划全盘托出的时候。
曾纪泽把朝廷的批复拿出来做幌子,他给朝廷的奏折中声称,他必须购买更多的军火,以确保尽可能快的消灭太平天国叛乱,时间越短,所还的利息也就越少,这个买卖是相当划算的。
清廷方面是得了恐太平天国症,只要能够尽快的消灭发匪,西太后和那位恭王也顾不得什么多余的体面,竟是意外的同意了曾纪泽的奏请。这就使得原本打算先斩后奏的他,有了更能掩人耳目的借口。
随着各方面准备工作的落实,出兵西征的日期渐已临近,十二月初的时候,曾纪泽听到了一个不太好的消息。作为此次西征主力大将刘铭传,他重病已久的夫人不久之前病逝了。
这个时候,曾纪泽忽然又有了一个想法。
作为关怀下属概模,曾纪泽亲自前去刘府祭奠已逝的刘夫人。马车停在了热闹却又安静的刘府门口,不少淮军在沪的将领,以及江苏衙门的官吏们,都抽出时间来参加刘夫人的祭奠仪式。这也难怪,堂堂巡抚大人给刘铭传面子,他们这些个做下属的又哪敢不给呢。
当曾纪泽的从马车中走下时,另一辆西洋马车刚刚停下,一位身着黑色衣裙的金发美人从车上下来,正是路易丝。<div>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