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1 / 2)
然而有谁知道,这只是王莽耍了个小小的手腕,自导自演了一出独角戏而已——那只白雉,是他预先通知益州给他送来的。因为他知道,要想达到周公那样的名望,最快捷的办法就是效仿周公获白雉的故事。于是暗示心腹,派人偷偷到益州,命益州牧想办法送一只白雉到长安。益州牧正想巴结王莽,就赶紧派心腹去越裳部落捉白雉,然后星夜“进献长安”。然后就是公卿百官联名为王莽求封,而王莽则一而再再而三地拒绝,终于挣得了一个千古万世我最贤的好名声。</p>
可是这还不算完,除了偷偷让益州进献白雉,王莽还暗示心腹,让他们派人到一些边远郡县,让这些地方上报“吉祥兆瑞”。于是各种令人惊诧的神奇事件接二连三地报来长安:不是这儿黄龙显现,就是那儿凤凰来仪;要不就是甘露降,灵芝生,种种吉象,弄得人们热血沸腾,豪情满怀,都说:社稷有了安汉公,连天地鬼神都感动了;这世界将进入一个最辉煌的时代,黎民苍生,将永远不会再受苦了!</p>
然而事实却似一盆冷水,浇得大家又都傻了眼——一些地方不是发生了水旱蝗虫,就是遭遇风暴冰雹,数不清的灾民流离失所,啼饥号寒,长安城中也一下子涌进了许多流民叫花子,携家带口,非常凄惨。不过这不耽误王莽继续攫取好名声,于是带头捐钱百万,地三十顷,以救助灾民。当然光他一人的捐助远远不够,就倡议公卿百官都捐钱捐地赈灾。公卿百官无不响应,慷慨解囊者数百人,流民们总算一天能有两碗稀粥喝。</p>
除了捐钱捐地,王莽还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不吃肉了。他告诉家人,以后做饭不要给我加肉腥,黎民百姓现在肚子都填不饱,我那有心思吃肉?山珍海味我也咽不下去啊。当然更忘不了叮嘱家人:我吃素的事不要往外说。</p>
然而没有不透风的墙,王莽不食荤腥的事后来还是传了出去,不但公卿百官,连老太后都知道了。公卿百官在万般感慨之后纷纷劝慰王莽:安汉公身系社稷,万民倚赖,您光吃素食怎么行啊?为了国家黎民,您首先得把身体养好啊!老太后也下诏王莽说:知道你心里装着天下百姓,但是必须得把身体养好,那样才能更好地为国家百姓cāo心费力。所幸今秋粮熟,灾情缓解,你还是进食些肉腥吧。王莽接到太后的诏命,这才勉强吃些肉食。</p>
这事传到各州郡,吏士百姓又一次地感叹欷歔:安汉公,让我们拿什么话语来赞颂您啊!</p>
在长安街头一口口赈灾大锅前捧着破碗喝稀粥的流民更是感动得涕泪交流,纷纷说:安汉公与咱穷百姓同甘共苦,自古及今哪有这样的贤人呀?咱们子子孙孙都要牢记安汉公的大恩大德!</p>
因为这场灾情,王莽又一次争得了无尚的荣誉——然而究竟他“吃素”时吃肉了没有,只有天知,地知,他知,或者他的家人知。</p>
</p>
王莽现在虽然成了天下唯一的一个圣人、贤人,各种赞颂褒扬声每天在耳边回响不绝,然而一种隐忧却时不时地袭上他的心头,那就是,小皇帝一天天长大了。</p>
小皇帝一天天长大,他总有一天要亲政的,到那时自己怎么办?尤其是,自己为了保住权位,不让他的舅舅来,不让他的母亲来,他将来能不恨我?而且他已经看得出来,这个皇帝虽然小,可看上去极有心眼;虽然坐在御座上很少说话,但那双玲珑剔透的大眼,总看得他脊梁沟儿发凉——等他长大了,这必定是一个难以对付的皇帝。虽然现在朝中的重臣都是自己的党羽,但他们都会老,自己更会老,自己现在都五十出头了。到那时皇帝如果抛弃甚至报复自己,自己哭天都不应啊!每当想到这些,王莽都似百爪挠心,夜不能寐。有时他竟然暗暗自恨:我怎么会姓王?我怎么不姓刘?我要是姓刘,凭我的能力心智,凭我现在的威望名声,就是登上皇位,天下哪个不举双手赞成?我要是当了皇帝,哪会有这样的担心烦恼?!</p>
可是自己毕竟姓王,自己这轮正当空高照炽热无比的ri头,总有一天要落下变凉的,怎么办呢?</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