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谁谋算谁(1 / 2)

加入书签

 王离毫不吝啬夸赞言辞,引经据典,面对两位长者,对儒家一通褒奖,神色亦是虔诚。

“既如此,子何不学儒,而从法?”听到王离的夸赞,王馆没有丝毫高兴的意思,反而皱着眉头道。

“儒家之道理,乃是大道、天道、圣人之道!”王离叹了口气道:“然而,大道渺茫,凡人又有几人知?

孔子授道三千,与天下亦不过是沧海一瓢,余者,仍是未开化之人;其弟子循循善诱两百余年,所得亦不过万者取其一;不知道理,心无礼数,不晓天地之造化,人伦之常纲,仍是多数;儒家之言,于众,仍无太多瓜葛。

大道未能普世之前,法理能使百姓有序,国家有度,小子认为,儒家之教化若是能深入人心,人人都遵守人伦常纲,都知晓礼义廉耻,心中法度自生,到那时候,法家之言,便形同虚设,可有可无。

只是,在这之前,法理,才是治世之本!”

“你是说,儒家之道,不适合治世?”王馆冷哼了一声。

“丞相让小子说出心中想法,小子只是有感而发,若丞相觉得小子说得不对,大可一笑置之。”王离拱了拱手,又说道:“再说,小子并不是觉得儒家之道不能治世,而是觉得,儒家治世之道,用错了方法。”

“怎么说?”王馆再次正眼看向王离。

“儒家之道重教化,小子认为,教化并不一定需要与政权结合,如孔夫子般,行遍天下,为教化之道奠定了基础,后人为何不效仿之?还是如今的儒家继承者,舍不得荣华富贵,吃不得风餐露宿之苦?”

“你这是在嘲笑我们?”王馆语气变得清冷。

“小子绝无此意。”王离笑着摇了摇头,神色淡然:“说起来,两位长者可能不信,我虽是韩非弟子,却在心中认可儒家之言,将自己当做半个儒家子弟。”

“巧言令色,你说你是半个儒家子弟,何不效仿孔夫子,行那教化之事?”

“小子今年虚岁才十四,若真将教化之事付之行动,稚子为师,不免贻笑大方。”王离苦笑着道:“丞相何必想用那激将之法,使我难堪?”

王馆原本怒气冲冲的神色,忽然变脸,含笑拂须,点了点头。

“子贱觉得如何?”

“孺子言道,虽然浅薄,已为难得!”伏子贱笑着回道。

……

两位长者的行为有些怪异,开始一副咄咄逼人的架势,后来又变得和蔼可亲,令王离捉摸不透他们在想什么。

王离以为此时的儒家学者定是固执之辈,却没想到其中也有明白人。

“食不果腹,孰能安心求学?”

一句话就就道出了儒家如今尴尬的境况。

即便他们有圣人之心,不求回报行教化之事,可百姓还是要吃饭的,饭都吃不饱,谁有心情跟着你每天子曰诗云?

环境因素,造成教化之事,如今只能在勋贵这个小群体中传承。

王馆和伏子贱侃侃而谈,王离在一旁竖耳而听,发现,他们对时势的理解并不比他这个来自后世的人差,只是限于知识层面不足,缺少应对之法罢了。

吃着脆香的蚕豆,喝着醴酒,王离听得津津有味,眼角余光不经意间扫到一侧的女童,发现她目不转睛的打量着自己,王离露出了疑惑的表情。

摸了摸脸颊,也没感觉到脸上有东西。

以为女童只是出于好奇,而对付小孩子好奇心的最好办法,在王离看来,大概是怒目而视……

王离皱眉瞪眼,原本以为女童会因为自己神色不善的模样而退缩,谁知她捂嘴而笑,拉了拉伏子贱的衣袖,说道:“父亲,你看他的样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