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百万之初(2 / 2)

加入书签

“好,”苏翎说道,“等船都到齐了,你们便接管这一百多只船。到时候是你们分出一人去管带也好,或是另外寻人专管船队也好,你们去考虑。”

胡世云、严正安有些兴奋了,齐声说道:“是。”

“这些船。”苏翎说道,“一是装货多,二来走海路也近得多,便于往返。何况在那内海一带,也不必完全依靠季节风向便可行船。记住。这船不仅仅是给那些带货多的客商准备地,到时候哪怕是贩的是几百斤米,也要连人带货给我运到辽东来。做的到么?你们可别做出喜大厌小的事情来。”道:“将军,若是如此,干脆选一两只船按期往返天津、辽东之间。比如每日一艘,专载这些零散客商。据说在江南,便有这样的船只往返。”

苏翎点点头,说道:“具体的。你们到时仔细商议再定下来。”

严正安问道:“将军,这些船是否要收水脚银子?”

苏翎想了想,反问到:“你们说呢?”

胡世云与严正安相互看了看。那胡世云说道:“若是按将军说地好好招待这些客商,不收当然是最让人占便宜的。这等于是多赚了不少银子。若是在商言商,自然是要收的。不然。长期下去,弊端不少。”

苏翎点了点头。想了想,说道:“收。适才你说按期往返。这个点子好,不妨长期做下去。以后,这不光是对这些客商,还可专门载人。这就跟马市一样,每月逢哪个日子启程,日后也是一笔财路。等到辽东平定,这辽东与关内的往来,说不定因你们这队船而大大拓宽。”

严正安问道:“将军说的是像那些驿站一样?专门迎来送往?”

“对。”苏翎说道,“这算是海上地驿路吧。不过,银子一定要收。这回之所以让你们出面办这事,便是为以后做打算。我们的辽绝不会是第二个辽东都司。日后军伍便做军伍之事,不在插手这些事务。所以这件事不能按军需的法子去做。”

胡德昌心中一动,问道:“将军说的意思,是民间自办这类驿站的差事?”

苏翎笑道:“还是你最有经验,这一说便说到根子上。辽东都司以往都是军民不分,以后我们的军饷便是军饷,对军伍地花销不会再与这些杂在一处。再说,这也给民间多条财路不是?”

胡德昌没有接话,显然在心中琢磨着这条财路的可行性去了。

苏翎便再面对胡世云、严正安,说道:“这是海上的部分。接下来,便是在三岔河入海处、还有海州、鞍山,你们算算脚程,在必须之处,再设立一处接待吃、住的所在,也按辽阳城里这处一样安置。总之要让那些客商下了船,便有地方住。如今三岔河入海处,都只是些草棚,运送军需也就罢了,但那些客商,在家中跟你们一样,都是享受惯地,别将人家给吓得缩回去了。这二百多里地,你们瞧着需要几处,便设置几处。”

胡世云犹豫了下,问道:“海州倒还有现成的房子,不过,那三岔河入海处,可得新建......”

苏翎笑道:“不愁,我这里先给你们二万两银子用着。就这么多了,若是不够,只管向你们爹爹要去。”

胡世云、严正安倒没被二万两这个数字吓住,过去或许会惊诧,但如今胡家、严家、傅家,可是将其并未放在眼里。\\\二人倒是被苏翎提出的这个问题缠上了,心里盘算着需要从哪儿入手。辽阳城里倒是事情不多,苏翎也做了预先安排,左右不过是招募人手地问题。可另外几处,可全要两人去办了。

苏翎看到两人的样子,笑着说道:“此时先不忙想得太多,待我先将我所想到地说完,你们下去自管照着去想。”

胡世云、严正安,连胡德昌也都暂时放下心思,继续听下去。

“适才说的是吃、住。还有这行,客商下来船之后,这货、人,都得觅骡马、大车运送,少说还得雇些人手办事。如今袁大人处虽有两万多人专管运送军需之事,三岔河一带闲下来地民夫倒也不会少。按说这雇人、雇车的,倒不算难事,但现今那一带我还没来得及清理。暗地里也还是有些歹人。像牛庄那样地,当初想投靠建奴的,难说还有没有,也难说有没有努尔哈赤派来地奸细。以往只是杀了一批,却不能指望就此省心。”

苏翎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杀人清洗一句。倒是提醒了人,面前对这些生意上的事情侃侃而谈的,可不是一个商人,而是有生杀大权地将军。

苏翎接着说道:“这商人经商,最怕的就是不太平。如今徐熙在京城也不知会面对多少这样的询问。只要有一件不妥的事情发生,虽说不至于吓退所有的人。但少说也要影响这商货运进辽东地数量。所以,你们要将这件事也办稳妥了。”

胡世云说道:“将军,最稳妥的,便是组建一支驮队。专门运送商货。”

苏翎笑道:“嗯,是这个意思。那些零散民夫,所有大车、骡马都有限。且也参差不齐,所以你们要组建一支能随时便走的驮队。比如说。打造一批同等样式的大车,配齐了骡马、车夫。每辆车能装多少货,都预先算清楚。这样。那些客商一到,不费多少功夫便能算得清楚。”

说道这里。苏翎转头问胡德昌:“听说你此次来时,坐的那大车不错。怎么样?一路上可还舒服?”

胡德昌一怔,说道:“那是我寻了一个老匠人专门打造的,也不知弄了些什么机关,倒是比一般地大车稳当,路上也不怎么颠簸。我这样年纪的,坐了正合适。”

胡世云却似乎明白了苏翎的意思,问道:“将军是说也样做一批?给那些商人乘坐?”

“对。”苏翎笑着说道:“比如像你爹爹这样的客商来了辽东,是愿意坐得舒服点呢?还是愿意坐那些拉货地大车?”

这自然不用回答了。

“别忘了我们的目的。这准备地越舒服,我们需要的东西也就越多。”苏翎说道。

胡世云、严正安一个劲儿地点头。心里却多少有些觉得,这未免将商人抬得太高了些。这是好事,至少二人已经开始设身处地地想事情了。

苏翎说道:“这些便是食、住、行方面,我所想到地。这只是眼下先做的部分,只要都备置齐了,日后便没多少事情。但这些只是让那些客商感到舒服而已,只是第一步。这接下来,你们要做地,便是协助那些客商买卖货物。”

前面所说,也不过是些琐事,苏翎现在这句,才算是与商相关的正事。

“将军,”严正安问道:“若是协助买卖地话,那岂不是要先集中起一批辽东本地商人?”

苏翎看了看胡德昌,说道:“说的不错。这也是商务局设在辽阳地一个重要缘由。在镇江堡,有你们父亲在,也是商人最多的地方。往年我们都集中在镇江堡。这一次,便要将辽阳这边,也人们有都转到辽阳来?”胡德昌问道。

苏翎摇摇头,说道:“不,镇江堡维持不变,辽阳目前还是以关内客商为主。本地商户,先以辽阳城内,以及海州一带的商人为主。然后向南延伸到南四卫去。当然,若是镇江堡的商人愿意来辽阳开设分店,也是无妨的。以后,辽东将有两个商业中心,镇江堡与辽阳城。镇江堡延伸到千山堡、海西一带,然后经鸭绿江以及旅顺口连接山东,再延伸到江南地区。而辽阳,则由天津延伸至京城以及北直隶一带。”

这两条线一划出来,无疑又是一道风景。不过,这回胡世云与严正安没有楞神,那严正安随即问道:

“将军,可如今辽阳城内只有两万人左右,再加上海州的,也不过几万人,加起来怕还没有镇江白一地的人口多。若关内的客商果真大批量的涌来,光是这些人口,也用不了那么些货啊?再说,商人也没剩下多少,就算有,也吃不掉那么多关内来的货物吧?到最后还不是得由镇江堡一带商人买下?”

苏翎笑着点点头,说道:“你算是看得远一些。你说的不错,这些都是个问题。不过。以后这辽阳,海州一带,还会增加不少人口。至....你们不是办的有银庄么?不妨在这里多培养出来一些商人嘛。”

胡德昌在一旁问道:“将军,那人口从何而来?未必还要再将南四卫的迁居一批过来?”

苏翎摇摇头,说道:“南四卫的人。除了原因经商地,其余的都不必再动了。好不容易才安置下来,再动便是自找麻烦,于我们无益。我说的人口,有三个来处。”

“那三个?”胡德昌问道。

“第一,是广宁一带的百姓。这次援辽的兵马中。便有一万多人是在广宁一带招募地,家眷都在广宁一带。我准备将这些人留在辽阳附近。如今辽阳城四周的村子里,空闲的土地实在太多,足够安置的。凡是愿意迁来的。袁大人已经与辽东巡抚王化贞议定,一概放行。我这边,仍然是照着每人五十亩地分下去。除了房子要新建之外。别的倒不费事地。到时候,你们的银庄可得跟上。”苏翎说道。

胡德昌答道:“是。”稍稍想想。又说道:“实在不行的话,只有关掉一部分店铺了。不然人手实在不够。”

苏翎笑道:“你回去斟酌吧,这银庄的生意可比一间店面好得多。也算给别人腾出个位置来。”带地人,如今我们还没深入过去。那儿跟以往的河东这边差不多。这回拿地来分,来的人绝不止那一万多士卒地家眷。我预计的,是近十万左右。”

“那不是广宁一带都剩不了多少了?”胡德昌问到。

“我就是这意思。”苏翎意味深长地说了句。

“这第二部分,便是蒙古人。”苏翎说道,“我已经让胡秋青放出风声了,只要愿意来此定居地蒙古人,一概收留。仍然给地建房,这部分说不准能有多少,但照着胡秋青那边的情形看,有个万把人还是有可能地。”

“第三呢?”胡德昌问。

“女真人。”苏翎说道,“这是最慢的一步,做起来远不如蒙古来地快,但也说不准。眼下还没放出风声,还要等合适的时机再用。”

胡德昌想了想,说道:“若是如此,有个三两年,辽阳又能算是辽东第一城

苏翎说道:“嗯,所以眼下我们都要走在前头。胡世云,严正安,这些你们都听明白了?”

“明白。”胡世云严正安点头答道。

“好。”苏翎说道,“你们不必担心在辽阳会有什么问题,只管去做,多想想,凡事多商量,自会有法子想出来。””胡世云、严正安答道。

“将军,”严正安问道,“我们协助关内来地客商买卖货物,但也无法保证都卖掉啊,那该如何处置?”

苏翎说道:“京城里的徐熙,会开出一张大致的单子,将辽东需要的商货都列在上面。不过,这份单子,以后便由你们提供了。这辽东到底需要什么,你们可要想办法弄明白了。”

“当然,粮食、布匹、棉花一类的,仍然是大宗货物,这些不愁销不出去......还记得说银庄的事时,那些话么?”苏翎问道。

“将两边联起来?”胡世云说道。

“嗯,这样想便对了。”苏翎说道,“另外,在往年,因路途不畅,我们做的辽东本地商货,都是人参、毛皮一类价高的山货。其实像松子、蘑菇、板栗一类的山货,那山里不计其数,在关内也能卖出银子来,这类山货真要算下来,每年能有数十万斤。若是能将这些都销出去,可对山里的人家好处颇多。”

胡德昌说道:“正是。如今千山堡还积压着数万斤的蘑菇、板栗、核桃一类的,镇江堡的商人,大多嫌利薄,再说,也没处能卖,只有少量能运到山东,但还不到一成。”

苏翎看着胡世云与严正安,说道:“现在,你们清楚务局的用处了?”

胡世云与严正安均点点头,但可要缓慢得多。最初被苏翎留用的兴奋,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对苏翎的泛泛而谈所涉及的事务,均感到几分重负在身。

苏翎缓缓说道:“等你们做事上手了,便慢慢会知道这么做更多的好处。倒那时,你们才能大用。”

胡世云与严正安有些不解,还有更多的好处?

苏翎望着二人,又看看胡德昌,说道:“我们要在辽东扎下根来,不仅仅是靠现在这数万人马。努尔哈赤不会活得太久,那八旗兵的叫法也不会有多少日子存在。我之前说的那句话,也不能保证我们在辽东能稳如泰山。我们,还有我们的后辈,都要看我们现在做的如何,才能维系下去。”

苏翎又说:“我们现在做的这些,正将大明朝以往留在辽东的规矩彻底翻过。你们现在不过是先从扶持商人开始。但要记住,只有辽东所有的百姓都跟着我们过上好日子......到那时,我们,”

苏翎用手指了指自己,又指了指众人,接着说道:“不是我苏翎,也不是你们,而是辽东百万人。你们说,谁还能将这百万人,动上一动?”

这话对胡德昌似乎效果更大一些,胡德昌微微皱皱眉思索的年轻人,说道:“我看,先在辽阳城里,再设一个银庄吧。”(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